|
腕踝针治疗全麻术后导尿管相关性膀胱刺激征的疗效观察
张国仙, 林跃宏, 徐荣菊, 张国磐
2025 (1):
39-42.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09
摘要
(
41 )
PDF(645KB)
(
41
)
目的 探究腕踝针治疗麻醉苏醒期发生的导尿管相关性膀胱刺激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1—3月的收治的88例全麻术后导尿管相关性膀胱刺激征(CRB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接受腕踝针治疗,B组(30例)接受舒芬太尼治疗,C组(28例)接受腕踝针联合舒芬太尼治疗。比较3组不同时间点的CRBD严重程度评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统计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入麻醉苏醒室时(T0),3组CRBD评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 h(T1)、治疗后6 h(T2)时,3组CRBD评级较T0时均有下降,其中A组、C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C组CRBD评级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T1、T2时组内CRBD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0、T1时,3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C组VAS评分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T1、T2时组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腕踝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CRBD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作用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