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推荐文章更多...

2025年, 第1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3-28 上一期   
封面和目录
述评
铁死亡机制和骨肉瘤进展
梁涛, 刘卓超, 张伟滨
2025 (1):  1-8.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01
摘要 ( 43 )   PDF(675KB) ( 43 )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目前治疗模式依旧是以新辅助化疗-手术-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为主,但近40年来,化疗所带来的生存获益并没有显著提升。铁死亡作为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过去10年间研究进展迅速,不断有治疗肿瘤的靶点被发掘。因而,本文从铁死亡的提出、发展节点和机制出发,进一步讨论了骨肉瘤领域铁死亡的研究成果,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其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TB-DNA和Xpert MTB/RIF技术在病理组织样本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比较分析
郭琴, 赵守香, 王涛, 田胜南, 李颖, 王菲菲, 蔡晓珊
2025 (1):  9-13.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02
摘要 ( 36 )   PDF(3884KB) ( 38 )  
目的 探讨结核杆菌DNA(TB-DNA)测定结合病理形态学检查与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Xpert MTB/RIF)法在病理组织样本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就诊的疑似结核患者71例,对患者的病理组织(肺、淋巴结、胸膜和其他组织)样本分别进行TB-DNA测定(结合病理形态学检查)和Xpert MTB/RIF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TB-DNA(结合病理)检测的阳性率为40.8%(29/71),Xpert MTB/RIF的阳性率为23.9%(17/71),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为77.46%(κ=0.502, P<0.05)。以临床最终诊断(综合考虑临床表现、病原学、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对经验性抗结核治疗反应等结果后作出)为标准,TB-DNA和Xpert MTB/RIF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49.0%(24/49)和30.6%(15/49),特异度分别为77.3%(17/22)和90.9%(20/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在组织样本中对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TB-DNA法结合病理形态学诊断具有更高的检测阳性率和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二眼超声对MRI额外发现的乳腺BI-RADS 4或5类病变的诊断价值
郑静, 林子惟, 倪志鹏, 罗慧
2025 (1):  14-17.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03
摘要 ( 39 )   PDF(2181KB) ( 44 )  
目的 探讨第二眼超声对磁共振成像(MRI)额外发现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 4或5类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MRI额外检查到BI-RADS 4或5类乳腺病变(89个)的第二眼超声影像学特征及BI-RADS分类。结果 MRI检查额外发现的89个BI-RADS 4或5类乳腺病变,经第二眼超声检查可匹配病变79个,检出率为88.8%,其中恶性病变22个(27.8%)。超声可匹配乳腺病变中,边界和血流分布两项超声特征在良、恶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眼超声再评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较高。结论 第二眼超声能有效检出MRI额外发现的乳腺BI-RADS 4或5类病变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发性肩峰下米粒体滑囊炎的关节镜治疗及病理特征——附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尹帮德, 程飚, 张素霞, 王家骐
2025 (1):  18-22.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04
摘要 ( 33 )   PDF(22299KB) ( 60 )  
目的 通过介绍1例复发性肩峰下米粒体滑囊炎的临床诊治经验、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复习,为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提供参考。方法 收治1例因“右肩关节滑膜软骨瘤”在外院接受右肩关节镜手术后1年余,再发右肩关节肿胀疼痛1个月的中年女性患者,经体检、完善MRI等影像学检查及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检查后初步诊断为右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再发,行肩关节镜下游离体取出及滑膜切除术。结果 患者术后胀痛等症状消失,右肩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度。术后病理报告提示慢性滑囊炎症和纤维结构游离体,最终诊断为复发性肩峰下米粒体滑囊炎。结论 肩峰下米粒体滑囊炎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其诊断主要基于MRI、镜下观察和病理检查,关节镜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彻底清理和随访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合谷氨酰胺的强化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的荟萃分析
王立婷, 乔娜, 常树玲, 鲁艳, 刘敬莉
2025 (1):  23-30.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05
摘要 ( 34 )   PDF(1726KB) ( 48 )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meta-analysis)评价联合谷氨酰胺(Gln)的强化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资讯(VIP)、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中检索关于联合Gln的肠内营养应用于SAP患者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起至2021年10月8日。由2名评价员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其中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采用联合谷氨酰胺的强化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肠内营养。文献筛选结束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项研究,共60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98例,对照组303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D=–1.37,95%CI–1.89~–0.86; P<0.05)、白介素-6(IL-6)(MD=–5.00,95%CI –6.85~–3.14; P<0.0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清白蛋白(MD=3.46,95%CI 2.26~4.65; P<0.05)和血清前白蛋白(MD=42.15,95%CI 21.46~62.84; P<0.0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MD=–8.86,95%CI –17.06~–0.66;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ln联合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SAP患者的炎症指标及营养指标,且可缩短总住院时间,故推荐对SAP患者使用联合Gln的强化肠内营养以巩固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梁鹏飞, 梁万益, 陈冠文, 冯卫
2025 (1):  31-34.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06
摘要 ( 30 )   PDF(624KB) ( 29 )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TFP)阻滞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11月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全身麻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双侧TFP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疼痛程度。结果 研究组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研究组MAP、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在不同时间点(术后2、6、12、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2、6、12、24 h,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TFP阻滞能有效减少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减轻其术后疼痛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陈芳怡, 陈巧辉, 苏东风, 戴立
2025 (1):  35-38.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07
摘要 ( 29 )   PDF(637KB) ( 37 )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全麻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7例,采用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和对照组(48例,采用竖脊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48 h内静息、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评分[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 阻滞前,两组患者HR、MA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插管后、切皮时以及拔管时,试验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3、6、12 h静息和咳嗽状态下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相比竖脊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更好,且能帮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腕踝针治疗全麻术后导尿管相关性膀胱刺激征的疗效观察
张国仙, 林跃宏, 徐荣菊, 张国磐
2025 (1):  39-42.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09
摘要 ( 41 )   PDF(645KB) ( 41 )  
目的 探究腕踝针治疗麻醉苏醒期发生的导尿管相关性膀胱刺激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1—3月的收治的88例全麻术后导尿管相关性膀胱刺激征(CRB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接受腕踝针治疗,B组(30例)接受舒芬太尼治疗,C组(28例)接受腕踝针联合舒芬太尼治疗。比较3组不同时间点的CRBD严重程度评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统计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入麻醉苏醒室时(T0),3组CRBD评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 h(T1)、治疗后6 h(T2)时,3组CRBD评级较T0时均有下降,其中A组、C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C组CRBD评级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T1、T2时组内CRBD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0、T1时,3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C组VAS评分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T1、T2时组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腕踝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CRBD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作用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王鹏, 王晓曦, 牛祥, 王明明
2025 (1):  43-47.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10
摘要 ( 33 )   PDF(661KB) ( 36 )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组(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和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内镜组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小骨窗组(P<0.05),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小骨窗组(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小骨窗组(P<0.05)。术前,两组GOS评分、NFDS和ADL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GOS评分、NFDS和ADL评分较术前变化显著,且内镜组优于小骨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高血压病史、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及术前GOS评分均是影响内镜组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和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可在临床大力使用。高血压病史、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及术前GOS评分可能是影响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的效果及对踝肱指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谢方涛, 李福山, 李晓光, 罗海平
2025 (1):  48-51.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11
摘要 ( 31 )   PDF(652KB) ( 38 )  
目的 分析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用于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的效果及对踝肱指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分别采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测定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指标、血管内径,计算术后6个月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 两组治疗后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踝肱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峰速、血流量、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更好地改善下肢ASO患者下肢动脉缺血状态,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且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膜解剖指导下精准手术理念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郑逸川
2025 (1):  52-56.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12
摘要 ( 36 )   PDF(6486KB) ( 32 )  
目的 探究膜解剖指导精确手术理念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医院自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9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定]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解剖指导下精准手术理念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治疗内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及安全性
杨远峰, 张鸿明
2025 (1):  57-60.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13
摘要 ( 30 )   PDF(637KB) ( 36 )  
目的 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治疗内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内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手术,观察组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Wexner便秘评分和术后并发症(便血、发热、尿潴留)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手术前,两组手术后8周Wexner便秘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手术后8周,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且在术后6个月随访中,两组均无复发。结论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治疗内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无复发率,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熊威
2025 (1):  61-64.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14
摘要 ( 31 )   PDF(610KB) ( 40 )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保乳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并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有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美容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手术后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美容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A19-9、CEA及CYFRA21-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保乳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突出作用效果,其不仅疗效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接近,还可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且能够有效维持乳房形态,利于术后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美容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微小癌经胸乳入路腔镜下与传统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黄龙虎, 王俊潇
2025 (1):  65-68.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15
摘要 ( 25 )   PDF(615KB) ( 35 )  
目的 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分别采用腔镜下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对比腔镜下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行甲状腺微小癌手术的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开放手术治疗)和观察组(41例,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比组间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巴结节清扫数目)、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央区淋巴结节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 CD8+)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余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和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POSAS)评分和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OS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治疗比较,对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患者施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优化其瘢痕评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研究
周杰彬, 董瑜, 罗向东
2025 (1):  69-72.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17
摘要 ( 36 )   PDF(637KB) ( 35 )  
目的 探究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并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68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用术式分为FURL组和PCNL组,每组34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FURL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PCNL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URL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CNL组(P<0.05)。术前,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肾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但FURL组低于PCNL组(P<0.05)。FUR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CNL组(P<0.05)。结论 与PCNL比较,FUR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更为理想,有效改善肾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且并发症较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水泥在椎体中线的分布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闻博
2025 (1):  73-77.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18
摘要 ( 25 )   PDF(600KB) ( 33 )  
目的 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中骨水泥在椎体中线的分布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7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5例胸腰段(T11-L2) OVCF患者的诊疗资料。根据骨水泥在椎体中线的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水泥单侧分布组(n=40)和骨水泥双侧分布组(n=5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强度。通过影像学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高度及治疗前后的Cobb角。采用Oswestry失能指数(ODI)评估患者失能程度。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结果 术后6个月,骨水泥双侧分布组VAS评分较骨水泥单侧分布组降低(P<0.05)。术后7 d及6个月,骨水泥双侧分布组椎体高度较骨水泥单侧分布组增加,Cobb角降低,OD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双侧分布组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均高于骨水泥单侧分布组(P<0.05)。结论 骨水泥分布在椎体中线两侧对椎体高度恢复和Cobb角矫正效果更好,提示骨水泥双侧分布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瘢痕整形对比点阵CO2激光对烧伤后患者美容效果的影响研究
杨婷, 宁文杰
2025 (1):  78-81.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19
摘要 ( 34 )   PDF(655KB) ( 57 )  
目的 探讨瘢痕整形对比点阵CO2激光对烧伤后患者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收诊的50例深度烧伤后需进行整形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给予观察组瘢痕整形治疗,给予对照组点阵CO2激光治疗。观察不同时间节点两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情况,观察并对比两组瘢痕增生情况,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截止末次随访时间(治疗后6个月),本次研究纳入5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期间未见脱落、失访病例。两组VSS评分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治疗后不同时间节点V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案和时间对VSS评分有交互作用(P<0.05);观察组的轻度增生人数多于对照组,中度增生与重度增生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创面感染、红肿及疼痛等情况发生率均较低,观察组的创面感染风险及红肿、疼痛等发生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整形相较点阵CO2激光治疗能更加有效改善烧伤后患者的美容效果,并减少瘢痕增生的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卫生教育与管理
“一对一”带教模式在超声医学专业住院医师介入超声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探索
刘丛丛, 白文坤, 李园, 刘俐琦, 陆雯, 马青菁
2025 (1):  82-85.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20
摘要 ( 33 )   PDF(577KB) ( 39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现代医学生走向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依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存在不足,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找到相应对策。超声医学专业住院医师在介入超声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需要掌握介入超声基础理论知识(如病灶诊断、介入超声术中探头、穿刺路径及穿刺器材的选择)、介入超声诊疗操作规范(如介入超声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操作流程等)及遇到危急患者的抢救流程。本文通过概述所在医院“一对一”带教模式在超声医学专业住院医师介入超声规范化培训中的实施与推进工作,总结带教过程中的经验、要点及关注点等,旨在为稳步提升住院医师介入超声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与成果、培养出优秀的超声诊断与治疗人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疗器械园地
品管圈在缩短手术器械后处理时长中的应用
吴盛, 陈开元, 戴民
2025 (1):  86-90.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21
摘要 ( 31 )   PDF(2306KB) ( 19 )  
目的 针对手术结束后在器械后处理过程中花费时间过长的问题,引入品管圈活动,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环节缩短器械后处理时间。方法 建立品管圈小组,选定“缩短手术器械后处理时长”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分析目前器械后处理全过程耗时过长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付诸实践。结果 基于品管圈的有效管理,圈成员的各项能力得以提升,2024年8—9月间的手术后器械后处理耗时明显缩短。结论 品管圈活动缩短了手术器械后处理过程中耗时,提高了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同时此次品管圈活动也提升了圈成员的各项能力,为医院下一步加大开展手术频次的计划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工程在医疗设备多元维修关系中的几何动力解析
高莺, 葛毅
2025 (1):  91-95.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22
摘要 ( 20 )   PDF(955KB) ( 30 )  
医院临床工程的形式和作用长期局限在资产运作范围,乏于基础理论和技术资源,以致难以形成学科体系。本文运用几何平衡原理,推演了不同阶段医疗设备售后服务的演绎模型和趋势,以及临床工程的相应定位;运用动力平衡原理构建了临床工程获取最大能量的组织行为模型,以及临床工程最大效应的相应定位,解析医院临床工程在多元维修关系中的环境、状态和动力效应,为医院临床工程专业领域的立论多角度地提供理论依据,并从理论上证明了专业学习能力和实操获取能力是提升现有水准的基础和要素,以此可作为医院临床工程设计技术线路的途径和规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基于微信结合回授法的延续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金煜红, 施海柳
2025 (1):  96-100.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5.01.023
摘要 ( 26 )   PDF(700KB) ( 51 )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结合回授法的延续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监护室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予出院健康指导及出院后电话随访,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结合回授法的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气管切开居家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气管切开居家护理知识调查问卷得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气管切开居家护理知识调查问卷得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结合回授法的延续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气管切开患者居家护理规范性,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