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腰椎爆裂性骨折不同手术方案的选择
胡笑, 曾至立, 贾永伟, 徐委, 王建杰, 占新华, 赵经纬, 程黎明
2017 (2):
73-77.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2.001
摘要
(
195 )
PDF(8205KB)
(
382
)
目的 探讨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特点和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本组22例下腰椎爆裂性骨折,分为两类:合并有椎管内占位,采用后路减压+椎弓跟螺钉内固定手术12例,其中4例结合伤椎椎体增强;单纯爆裂性骨折不合并椎管内占位10例,其中6例采用经皮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4例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X线片测量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平均高度、Cobb角,CT片测量椎管内占位率。以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标准(AIS)评定神经功能,以腰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24~56个月,平均(32.9±11.4) 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术前(23.8±5.3) mm,术后2周(31.9±3.4) mm及末次随访(30.2±4.0) mm(P<0.05);伤椎平均高度术前(24.3±4.6) mm,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30.3±2.9) mm、(29.7±3.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9.2°±9.6°),术后2周(18.5°±7.0°)及末次随访(16.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占位面积由术前平均43.6%(30%~70%)减少到7.72%(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A分级提高0~1级;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系不稳定骨折,早期接受手术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术式的选择取决于脊柱稳定性、神经损伤、椎管内占位情况及合并症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