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9-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Glisson鞘外分离法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的疗效观察
    曾文龙, 余强锋, 简以增, 修喆
    2017 (3):  149-151.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01
    摘要 ( 190 )   PDF(428KB) ( 464 )  
    目的 观察腹腔镜无肝门阻断、肝内Glisson鞘外分离法肝左外叶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行腹腔镜下无肝门阻断、肝内Glisson鞘外分离法肝左外叶切除术和开腹左肝外叶切除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血率、出血量、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口进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无肝门阻断、Glisson鞘外分离法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比开腹手术经口进食时间短、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早、术后ALT峰值小、术后住院天数短(P<0.05);而两组出血量和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无肝门阻断、Glisson鞘外分离法肝左外叶切除术疗效较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肝癌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外科处理
    刘鹏飞, 刘凯, 叶春, 徐雯
    2017 (3):  152-154.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02
    摘要 ( 177 )   PDF(350KB) ( 409 )  
    目的 分析肝癌术中大出血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 分析总结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出现大出血的临床资料,归纳可能引起术中大出血的原因。结果 分离肿瘤过程中较易发生肝短静脉(5例)和下腔静脉(1例)损伤,以及肝右静脉的(2例)损伤;切除肿瘤过程中较易损伤肝内较大静脉分支出现大出血(6例)。结论 对于右肝及中肝较大肿瘤的切除,术前应尽可能做好预案,仔细操作,避免损伤;如术中出现大出血,不可胡乱钳夹,尽可能在直视下(或在全肝血流阻断后)缝扎处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外科整形术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应用价值
    莫永泮, 杨毅
    2017 (3):  155-157.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03
    摘要 ( 175 )   PDF(378KB) ( 416 )  
    目的 探讨乳腺外科整形术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价值。方法 98例行乳腺癌保乳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对乳房切口进行设计并且行局部扩大切除手术,利用自乳或乳腺外组织瓣膜修复术对患者乳房缺损部位进行修复。观察并记录其术式、边缘阳性以及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患者主要术式包括上蒂倒T整形、内侧整形、下蒂倒T整形、J整形、侧胸带蒂脂肪筋膜组织整形、环乳晕整形等;手术后共17例 (17.35%) 呈边缘阳性,再次手术后转为阴性;共1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27%;患者满意度88.78% (87/98) 。结论 乳腺外科整形术在行乳腺癌保乳术的患者中效果确切,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并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与胃镜特点分析
    张东伟, 杨长青
    2017 (3):  158-161.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04
    摘要 ( 171 )   PDF(444KB) ( 404 )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胃镜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 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87 例和非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239例,对比分析其临床表现与内镜特点。结果 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而非老年组患者则为典型节律性疼痛;老年患者发病诱因主要是饮酒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患者以胃溃疡多见,非老年患者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患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直径大于2 cm的溃疡较非老年患者明显增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其病变部位、病变大小和常见发病诱因与非老年患者均存在显著差异,对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需要进行针对性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腹与腹腔镜ISR术式治疗Ⅱ~Ⅲ期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对比分析
    梁炳英
    2017 (3):  162-164.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05
    摘要 ( 195 )   PDF(354KB) ( 407 )  
    目的 对比分析开腹与腹腔镜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Ⅱ~Ⅲ期低位直肠癌保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普外科治疗的70例Ⅱ~Ⅲ期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ISR术)和对照组(开腹ISR术),对比两组术后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和转移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94.68±18.76) mL]、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21±0.36) d]、住院时间[(9.54±1.39) 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03.22±35.18) mL、(2.18±0.67)d、(12.73±1.52)d,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11.4%)、转移复发(5.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7.1%、22.9%,P<0.05)。结论 相较于开腹ISR手术,腹腔镜ISR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和转移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裂孔疝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比较
    张杨杨, 单龄童, 浦祎玮, 李王莺, 姚志坚, 葛文
    2017 (3):  165-168.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06
    摘要 ( 177 )   PDF(471KB) ( 622 )  
    目的 比较经胸入路与经腹入路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需手术治疗的各类型食管裂孔疝患者18 例,随机分为A组(10例经胸入路)和B组(8例经腹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与近期随访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顺利,A组患者出现1例肺部感染,2例功能性胃瘫,经治疗得以恢复后出院。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主诉无明显不适,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裂孔疝均能达到相同治疗效果,术后近期随访结果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痛治疗在肛肠科围手术期应用分析
    李诗, 郭颂铭
    2017 (3):  169-171.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07
    摘要 ( 215 )   PDF(405KB) ( 400 )  
    目的 探讨无痛治疗在肛肠科围术期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0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0例采用多模式镇痛的无痛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术后疼痛不能耐受时口服塞来昔布或肌注曲马多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6 h疼痛评分、24 h疼痛评分、48 h疼痛评分、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首次排便时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6 h疼痛评分(3.6±0.6),对照组术后6 h疼痛评分(3.7±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疼痛评分(2.7±0.9)分、48 h 内疼痛评分(4.3±0.4)分、第5天疼痛评分(3.1±0.6)、首次排便时疼痛评分(5.7±1.5)分,均低于对照组(5.9±0.2)、(5.6±1.3)、(6.3±0.4)、(8.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评分(4.6±0.3)分,高于对照组(3.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肠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多模式镇痛的无痛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肿止痛方坐浴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疗效观察
    毛龙飞, 胡智亮, 储正达
    2017 (3):  172-174.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08
    摘要 ( 253 )   PDF(385KB) ( 413 )  
    目的 探讨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采取消肿止痛方坐浴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的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消肿止痛方坐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周水肿消失时间、创口渗液消失时间、创口疼痛消失时间、排尿困难消失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有3例脓肿复发,对照组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有7例脓肿复发,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8例形成肛瘘,观察组16例形成肛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复发率为63.3%,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83.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满意率达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83.3%(P<0.05)。结论 行手术治疗后的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消肿止痛方坐浴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进展,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满意度,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桡骨远端C3型骨折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比较
    姜新峰, 陈华, 姚松, 葛帅杰
    2017 (3):  175-178.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09
    摘要 ( 167 )   PDF(1001KB) ( 461 )  
    目的 探讨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年—2016年4月间手术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C3型骨折38例,其中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20例,掌侧普通钢板加单边外固定架18例(术后2个月取除外固定架)。术后3个月、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愈合、钢板内固定位置等影像学及患腕关节临床功能等情况并进行统计比较,腕关节的关节功能评估采用Mayo评分。结果 38例均获12~2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发现两组患者骨折均基本愈合,其中锁定钢板组1例患者桡骨缩短、掌倾角丢失,余患者均无复位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临床患腕功能钢板组患者Mayo评分平均为86.3±12.2,其中优10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5%;普通钢板加外固定组Mayo评分平均为81.9±14.3,其中优6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影像学发现两组患者骨折愈合良好,骨折复位较术后3个月无丢失,无内固定位置不良等表现,锁定钢板组Mayo评分平均为93.2±10.3:其中优14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5%;普通钢板加外固定组腕关节Mayo平均评分为90.6±12.1,其中优11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侧锁定钢板及普通钢板加单边外固定架两种内固定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3型骨折,但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患腕关节早期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损伤控制骨科理念融入骨盆骨折院前急救的研究
    王金玉
    2017 (3):  179-181.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10
    摘要 ( 168 )   PDF(403KB) ( 482 )  
    目的 评价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应用于临床院前急救骨盆骨折患者的急救效果,为临床骨科的急救奠定基础。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救治的128例骨盆骨折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院前急救措施并观察结果。结果 予以不同急救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治疗的骨折复位的优良率(92.2%,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治疗的预后及Cole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死亡率和并发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院前急救骨盆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可显著提升急救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颅脑损伤后人体血钙浓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钟永盛, 蔡世荣, 杨金华, 陈伟强
    2017 (3):  182-184.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11
    摘要 ( 209 )   PDF(448KB) ( 595 )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的改变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79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和 3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Ca2+浓度浓度。再从79例患者筛选出71例,测定其入院后血清Ca2+浓度。结果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a2+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病情越重,其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颅脑损伤病情越重,GCS评分越低,血清Ca2+浓度下降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拔牙治疗对高角患者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影响研究
    张传红, 张小伟, 闵莉芳
    2017 (3):  185-188.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12
    摘要 ( 164 )   PDF(459KB) ( 470 )  
    目的 探讨拔牙治疗对高角患者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8月进行牙齿矫治的高角病例76例,根据矫治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采用正畸拔除前磨牙矫治方案40例,对照组采用非拔牙矫治方案36例。通过头颅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经过两种不同矫治方案治疗前、后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ANS-Me、L6-MP、N-Me、U6-PP均较治疗前增加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Y-axis、L6-M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牙矫治前后,下颌平面角与生长方向的结构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患者磨牙高度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肖帅, 施宝民
    2017 (3):  189-192.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13
    摘要 ( 144 )   PDF(496KB) ( 467 )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可自我复制的多潜能细胞。目前发现,通过体外诱导多种干细胞可分化为肝样细胞,并有肝细胞的表面标记及功能。肝移植为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治疗方式,但面临供肝不足、费用大、长期免疫治疗等诸多限制。因此,干细胞在治疗终末期肝病方面显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文章重点综述干细胞分化为类肝细胞的调控机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研究进展
    赵嫣红, 张晓庆
    2017 (3):  193-197.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14
    摘要 ( 182 )   PDF(1039KB) ( 432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是一种前腹壁周围神经阻滞(T6至L1),方法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麻药物注射到腹横肌筋膜和其深部肌肉筋膜间隙内。目前用于临床的有腹外侧入路法、肋缘下入路法和后侧入路法等不同入路方式,根据所要达到的麻醉平面选择对应入路法。TAP阻滞可用于腹部手术术中麻醉和术后镇痛。作为多模式镇痛方案之一,可提高腹部手术镇痛效果。超声引导下操作提高了阻滞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增强镇痛质量,连续TAP阻滞可以达到持续稳定的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夜尿症研究与治疗进展
    钱多成, 吴登龙
    2017 (3):  198-202.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15
    摘要 ( 173 )   PDF(559KB) ( 403 )  
    夜尿症是一种非常普遍但常被忽视的疾病,发病率高;以往研究证明其与抑郁、睡眠障碍、情绪障碍、摔倒等有相关性。夜尿症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病因多样,定义存有争议,其临床表现与夜间尿频、遗尿症、尿失禁症状相似,概念很容易混淆。单一药物治疗夜尿症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向。本研究对夜尿的定义、病因学、鉴别诊断及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膜瘤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李斌, 王飞
    2017 (3):  203-208.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16
    摘要 ( 152 )   PDF(671KB) ( 434 )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多表现为良性,手术切除后,侵袭性脑膜瘤容易复发,给临床工作造成巨大困难。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于侵袭性脑膜瘤及其复发机制进行较多的研究。文章从脑膜瘤信号通路、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及其组织抑制剂等方面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精神应激诱发内脏高敏感的研究进展
    董智瑀, 许树长
    2017 (3):  209-211.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17
    摘要 ( 233 )   PDF(324KB) ( 314 )  
    内脏高敏感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疼痛的重要发病机制。精神应激既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诱因,同时也调控大脑各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在精神应激动物模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通过与高亲和力受体TrkB结合,改变MAPK/ERK,CaMK、PI3K/Akt等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同时伴多个脑区突触可塑性改变,而内脏痛觉传导通路相关脑区突触可塑性改变与内脏高敏感形成相关。文章就BDNF与精神应激诱发内脏高敏感相关性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疗器械园地
    一体化手术室的应用前景
    曹丹, 金忠新, 张坚
    2017 (3):  212-214.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18
    摘要 ( 217 )   PDF(864KB) ( 348 )  
    数字化医院是未来医院的发展方向,而作为医院核心的一体化手术室系统的建设是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工程,能够增强医院的智能化管理、提升医院知名度。本文对一体化手术室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剖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频手术刀的技术发展与合理选择
    杨坤, 郑博, 邵蕾
    2017 (3):  215-218.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19
    摘要 ( 409 )   PDF(702KB) ( 686 )  
    高频手术刀是临床手术使用最广泛的医疗设备之一,本文通过对高频手术刀的发展和技术创新,解析高频手术刀的各种类型以及它们的具体特性。提出我们如何去选择各种不同产品,包括对配套附件的选择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护理纠纷对医疗工作进展的影响
    杨秋萍
    2017 (3):  219-221.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20
    摘要 ( 159 )   PDF(473KB) ( 301 )  
    目的 探讨护理纠纷干预对医院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发生的50例护理纠纷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护理纠纷干预对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影响。结果 通过分析对比干预前及干预后护理纠纷情况,护理纠纷干预后医院护理纠纷显著减少(P<0.05),其中造成护理纠纷主要原因为护理观察不到位。此外,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可对纠纷发生率造成较大影响,6~10年护士护理纠纷情况显著低于1~5年护士护理纠纷发生情况(P<0.05)。结论 应加强在职培训工作,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并实施护理纠纷干预,可降低医院护理纠纷发生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有效防范护理纠纷,保障相关医疗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OOC运用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王骏, 沈小平, 叶萌
    2017 (3):  222-225.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21
    摘要 ( 142 )   PDF(525KB) ( 284 )  
    目的 将MOOC教学模式同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运用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方法 将某护理学院2013级护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辅导,试验组则采用MOOC为主,传统教学法为辅的方法。结果 试验组对教学的满意度及护士执业考试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以MOOC为主的教学辅导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护士执业考试的成绩及通过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保型气管切开防水垫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张莹, 葛琴, 杨皓珺
    2017 (3):  226-228.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7.03.022
    摘要 ( 232 )   PDF(2157KB) ( 370 )  
    目的 探讨环保型气管切开防水垫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喉科因各种原因采取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湿化纱布覆盖及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环保型气管切开防水垫。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湿化纱布使用率、气道湿化治疗后衣领及气管切开纱布潮湿情况及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切口周围皮肤情况。结果 对照组湿化纱布使用率为70%,观察组湿化纱布使用率为85%;患者气道湿化治疗后,对照组衣领及气管切开纱布潮湿发生率95%,观察组衣领及气管切开纱布潮湿发生率15%;患者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发生率对照组为20%,观察组未发生。结论 通过使用环保型气管切开防水垫增加了患者使用湿化纱布的依从性,避免了雾化治疗时衣领发生潮湿,减少了切口周围皮肤红肿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