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3-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21检测的临床价值
    贺雪, 殷佩浩
    2019 (1):  1-3.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01
    摘要 ( 187 )   PDF(842KB) ( 676 )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miR-21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3例结直肠癌患者(肠癌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RT-PCR方法检测手术前后其血清miR-21表达水平。结果 肠癌组术前血清miR-2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miR-21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术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癌患者血清miR-21高表达,手术可降低肠癌患者血清miR-21水平;提示肠癌患者血清miR-21水平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有前景的标志物,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
    王冰一, 施宝民, 陈泉宁, 刘中砚, 林锐
    2019 (1):  4-6.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02
    摘要 ( 233 )   PDF(759KB) ( 578 )  
    目的 评估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伴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胃食管静脉曲张伴出血的病例。分析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死亡、复发出血、肝性脑病和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出血病例均得到彻底止血,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术后并发症主要有门静脉血栓(3.6%,2/62),胸腔积液(7.7%,5/62)以及切口皮下脂肪坏死、液化(1.6%,1/62);复发出血者有8.1%(5/62),均经过保守治疗而愈,围手术期无肝性脑病发生。结论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既做到了彻底断流,同时又保留了自发性门腔分流,相较于传统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式,在治疗食管下段静脉曲张伴出血方面更加科学和合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照分析
    张世杰, 方万强
    2019 (1):  7-9.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03
    摘要 ( 181 )   PDF(760KB) ( 620 )  
    目的 探讨远端胃癌微创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胃癌患者中,30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微创组),30例行常规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临床指标、并发症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 微创组淋巴结清扫数及手术时间与开放组无明显差异,但微创组其他手术临床指标较开放组为优(P<0.01);微创组术后并发症与开腹组相比更少(P<0.05)。术后3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较好,手术临床指标优于常规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在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潘建海, 李忠敏, 温丽, 吴扬
    2019 (1):  10-12.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04
    摘要 ( 182 )   PDF(756KB) ( 565 )  
    目的 对在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手术中腹腔镜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3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接收的90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66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4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种手术模式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上,观察组均明显较少(P<0.05);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 将腹腔镜应用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保障手术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谢跃华, 朱雷
    2019 (1):  13-16.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05
    摘要 ( 173 )   PDF(775KB) ( 629 )  
    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对照原则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治疗的优良率,对比两组肘功能屈伸活动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按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31例(77.5%),良4例(10.0%),一般4例(10.0%),差1例(2.5%),优良率87.5%;对照组优32例(80.0%),良5例(12.5%),一般3例(7.5%),优良率92.5%;观察组优良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χ2=0.1389,P=0.7094)。观察组肘功能屈伸活动度、提携角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不容易感染,不遗留手术瘢痕,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型钢板内固定与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
    叶俊杰, 胡波涌, 陆细红, 王岳桂
    2019 (1):  17-20.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06
    摘要 ( 169 )   PDF(9228KB) ( 271 )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与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治疗的80例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型钢板组和拉力螺钉组,每组各40例。通过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Baird-Jackson 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拉力螺钉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50%,虽然略高于微型钢板组患者的92.5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力螺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微型钢板组患者(P<0.05),随访1年后,拉力螺钉组患者的Baird-Jackson 评分明显高于微型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拉力螺钉与微型钢板内固定均是治疗后踝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两种固定方法在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后踝骨折的内固定方案时还需根据患者骨折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肩袖损伤开放手术与关节镜下修复的疗效对比
    钱春晓, 储旭东, 徐宁
    2019 (1):  21-24.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07
    摘要 ( 268 )   PDF(828KB) ( 348 )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对肩袖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肩袖损伤患者3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开放手术方式,观察组选择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分析手术操作的时间、住院恢复时间、医疗花费;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外展活动度,ASES评分,Constant-Mueley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肩关节疼痛程度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外展活动度、ASES评分以及Constant-Mueley评分,手术操作的时间,住院恢复时间,医疗花费,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 肩袖损伤患者实施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瘢痕妊娠五种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比较
    谢梦琦, 欧阳一芹, 郭飒, 李怀芳
    2019 (1):  25-27.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08
    摘要 ( 156 )   PDF(875KB) ( 562 )  
    目的 探讨瘢痕妊娠五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2017年9月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PS)患者49例(其中Ⅱ型47例,Ⅲ型2例),通过比较五种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HCG下降情况比较各种手术方式优缺点。结果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组最短,P<0.05;术中出血量以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清宫组最少,P<0.05;五种手术方式术后血HCG下降均达一半以上,P>0.05。结论 五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治疗目的,但经阴道瘢痕妊娠组织切除术与其他手术方式比较其手术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少,可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托啡诺在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的应用价值
    陈孟, 张顺才, 黄志良
    2019 (1):  28-30.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09
    摘要 ( 165 )   PDF(765KB) ( 506 )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腹膜牵拉反应中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治疗的瘢痕子宫剖宫产术患者8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布托啡诺,对照组不采用静脉辅助药物。统计并记录两组平均血流动力学水平;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AS)对两组缝合子宫时(T1),用纱布清理腹腔时(T2),缝合腹膜时(T3),手术结束按压子宫时(T4)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统计并记录两组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HR、MSP、SP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牵拉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55%,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未见药物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布托啡诺能够稳定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产妇疼痛,改善牵拉反应,且用药较为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谭健, 李秀满
    2019 (1):  31-35.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10
    摘要 ( 151 )   PDF(848KB) ( 425 )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在单侧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ASA I~Ⅱ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组(研究组)和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组(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行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腰丛阻滞剂量为0.5%罗哌卡因20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为0.5%罗哌卡因15 mL。对照组行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麻醉,腰穿成功后,给予0.5%布比卡因2.5 mL,分别记录麻醉前5 min(T0)、麻醉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和手术结束时(T4)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同时记录舒芬太尼使用率、麻黄碱使用率及术后不良事件(恶心、瘙痒、低血压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前5 min(T0)的HR、MAP、RR和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麻醉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和手术结束时(T4)的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手术结束时(T4)的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芬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的麻黄碱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瘙痒、尿潴留及低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侧下肢手术中,与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周丽丹, 余昌
    2019 (1):  36-39.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11
    摘要 ( 164 )   PDF(773KB) ( 459 )  
    目的 分析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血压、心率、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期间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100例老年人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给予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麻醉前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的变化情况无明显区别,且对照组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高于研究组(4.00%),但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研究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采用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诱导患者的血压、心率保持稳定,减少术中输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溶脂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应用分析
    陈文晓, 袁超杰, 吴卫文, 罗海岸
    2019 (1):  40-43.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12
    摘要 ( 182 )   PDF(9206KB) ( 397 )  
    目的 探讨溶脂辅助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9年2月的32例溶脂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及43例传统开放手术组患者资料,对比两组病例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引流时间、术后1个月患侧肩关节外展最大角度、肋间臂神经损伤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时间短及肋间臂神经损伤发生率低,术后1个月患侧肩关节外展的最大角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扫淋巴结数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脂辅助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曹梦珠, 乔增勇
    2019 (1):  44-48.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13
    摘要 ( 219 )   PDF(787KB) ( 378 )  
    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实质上是指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40%),在冠状动脉造影期间使用造影剂,其远端血管浑浊延迟显现的现象。CSF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甚至心源性猝死有关,超过80%的患者会出现反复的胸痛,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本文主要介绍CSF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预测因素以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LR4/MyD88信号通路在卵巢癌紫杉醇化疗抵抗中的研究进展
    王安凤, 潘晨, 童晓文
    2019 (1):  49-53.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14
    摘要 ( 282 )   PDF(792KB) ( 545 )  
    妇科恶性肿瘤是危害妇女健康的重要疾患之一。卵巢癌作为恶性程度最高、死亡率居第一位的妇科恶性肿瘤,70%-80%的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经是Ⅲ~Ⅳ期,尽管现在治疗方法不断改善,仍有80%的卵巢癌患者在1~2年内复发,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Ⅳ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OS)率<5%。有研究显示,作为免疫源性肿瘤的卵巢癌,其一线用药紫杉醇有效率仅为30%。紫杉醇是TOLL样受体4(TLR4)的主要配体之一,TLR4在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的染色强度明显增高,MyD88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7.1%,但在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却不表达,MyD88的高表达是影响卵巢癌患者无瘤生存期与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对MyD88阳性的卵巢上皮癌患者,TLR4/MyD88信号通路激活后,能通过促进各类炎症细胞因子增殖、抑制癌细胞凋亡及抑制免疫功能三个方面导致紫杉醇化疗抵抗和复发,甚至促进癌细胞增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卫生教育与管理
    中文医学期刊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胡丽华, 王嫱, 邵蕾
    2019 (1):  54-57.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15
    摘要 ( 216 )   PDF(770KB) ( 507 )  
    针对当前中文医学期刊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如数字化技术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对传统阅读方式带来的冲击,已悄然改变期刊发展的格局),探讨在数字化浪潮和国际化冲击下中文医学期刊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肝癌术后输血后溶血所致高胆红素血症2例报告
    刘鹏飞, 徐雯, 刘凯, 叶春
    2019 (1):  58-59.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16
    摘要 ( 242 )   PDF(746KB) ( 477 )  
    本文报告2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术后输血后出现慢性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罕见病例,并提出与极易混淆的肝癌术后肝功能受损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鉴别、处理要点,为肝胆外科医生避免此类失误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王晓燕
    2019 (1):  60-64.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17
    摘要 ( 149 )   PDF(783KB) ( 496 )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肺叶切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93.75%)、戒烟率(95.83%)、功能锻炼依从性(91.67%)以及满意度(95.83%)等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3.33%、87.5%、79.17%、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指标(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滞留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发现,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58%)高于观察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5)。结论 针对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结核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戒烟率、功能锻炼依从率、满意度均显著提升,且并发症少,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分析
    尤宗兰
    2019 (1):  65-67.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18
    摘要 ( 245 )   PDF(842KB) ( 676 )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100例长期卧床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压力性损伤持续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有效减少了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科门诊患者护理管理措施
    归航
    2019 (1):  68-69.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19
    摘要 ( 190 )   PDF(742KB) ( 578 )  
    目的 探讨眼科门诊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回顾眼科门诊日常就诊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优化护理流程,可减小患者安全隐患。 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服务水平,加强健康教育,优化就诊流程,制定安全措施等方法共同促进医患和谐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提高眼科门诊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
    黄海霞
    2019 (1):  70-72.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19.01.020
    摘要 ( 203 )   PDF(761KB) ( 445 )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ICU收治9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5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0,P<0.05)。结论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对重症患者而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护理人员应加强针对该类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