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9-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早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
    赵晨 周悦 骆金华 张杨杨 张辉
    2016 (3):  145-149. 
    摘要 ( 124 )   PDF(626KB) ( 397 )  
    [摘 要] 背景 早期食管癌的治疗,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为其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但内窥镜技术尚无法完成淋巴结的清扫,有其局限性。因而施行外科手术或者内窥镜治疗前评估肿瘤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是必要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早期食管鳞癌(T1)的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评估其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病例治疗及病理报告,其中133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作为对照组(N0),有淋巴结转移的34例病例作为实验组(N1)。进行肿瘤标本的镜下检查,将T1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分为六层(M1、M2、M3、SM1、SM2、SM3)并对淋巴结转移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长度、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p=0.046)、长度(p=0.046)、分化程度(p=0.021)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1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较多,对于浸润较深,肿块较大,分化程度较差的肿瘤,其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应继续作为标准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刘锦源 甄福喜 张杨杨
    2016 (3):  150-152. 
    摘要 ( 140 )   PDF(477KB) ( 338 )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的特点及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295例行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围手术期有无肺并发症发生分为PPC组和正常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将有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患者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2.9%。②单因素分析显示:PPC组与正常组在年龄、体重、吸烟、肺功能(FEV1)、术中液入量正平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对上述五项指标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70岁(OR=14.43,P<0.05)、吸烟指数>400(OR=12.21,P<0.01)、体重指数<18kg/ m2(OR=15.74,P<0.01)与肺部并发症发生明显相关。结论: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年龄> 70岁、吸烟、低体重是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I动态对比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价值
    廖建军
    2016 (3):  153-156. 
    摘要 ( 111 )   PDF(820KB) ( 599 )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以孤立性肺结节为首诊表现入院的患者56例,进行MRI动态对比增强联合DWI诊断,并参考病理诊断结果,分析该诊断方式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在b=600s/mm2时,符合富血供结节患者的良、恶性结节之间ADC值差异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RI动态对比增强联合DWI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敏感性为86.96%(20/23)、特异度为81.81%(9/11)、准确性为85.29%(29/34)、阳性预测值为90.91%(20/22)及阴性预测值为75%(9/12)。结论 MRI动态对比增强联合DWI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有利于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准确诊断,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有重大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p53、CK20、C-erbB-2的表达及其意义
    张黎 邱承敏 孙玮玮 何佩锋 顾敏敏 许燕燕 杨道华
    2016 (3):  157-161. 
    摘要 ( 151 )   PDF(1089KB) ( 666 )  
    【摘要】 目的 探讨p53、CK20、C-erbB-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EnVison)分别检测118例BUC、21例良性病变中的p53、CK20、C-erbB-2的表达。结果 118例尿路上皮癌中p53、CK20、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1%、26.3%和45.8%。尿路上皮癌的p53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χ2=13.55,P<0.01),低级别尿路上皮癌p53弱阳性率明显高于高级别(χ2=8.11, P<0.01),强阳性率明显低于高级别路上皮癌(χ2=9.53,P<0.01);CK20在良性病变阳性率低于尿路上皮癌(χ2=5.67, P<0.05),低级别尿路上皮癌CK20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高级别(χ2=22.17,P <0.01);尿路上皮癌中C-erbB-2表达与良性病变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3.85, P<0.01),低级别尿路上皮癌C-erbB-2强阳性率明显低于高级别组(χ2=7.91, P<0.01),低别级尿路上皮癌C-erbB-2表达往往较弱或浆阳性。结论p53、CK20和C-erbB-2在BUC中过表达,并在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分级中具有一定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生成拟态与大肠癌肝转移相关性探究
    张文忠 凌杰 徐斌 邱伟 王永兵
    2016 (3):  162-164,172. 
    摘要 ( 116 )   PDF(754KB) ( 313 )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与大肠癌肝转移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115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VM的生成情况,其中伴有肝转移患者25例,无肝转移患者90例。调查回访手术后2年中这115例大肠癌患者的复发和肝转移状况。结果 手术前伴有肝转移的患者中64.0%的患者VM为阳性,而无肝转移组仅有26.7%为VM阳性。无肝转移的患者手术后2年内复发和肝转移的发生与VM的生成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3和小于0.0001。结论 VM与大肠癌的复发及肝转移成正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戊酸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发生癫痫的预防作用研究
    王勇
    2016 (3):  165-168. 
    摘要 ( 144 )   PDF(653KB) ( 365 )  
    目的 探究并分析丙戊酸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发生癫痫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2015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未给予丙戊酸钠。于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认知功能测评,观察并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术后癫痫发生情况差异明显(u=2.35,p<0.05),观察组仅有1例发生局脑性发作,对照组以全脑性发作为主,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2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oCA得分组间、组间.多时间点、多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535,P=0.001、F=5.835,P=0.02、F=4.921,P=0.03),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术后3m观察组患者MoCA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过程中,术后3d内,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腹泻,2例发生恶心呕吐,2例头痛,随后的3个月的随访中未见血小板严重减少以及胰腺炎和急性肝坏死发生,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前给予丙戊酸钠能有效预防癫痫的发生,并减少术后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的下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黄诚衙 岑卓英 钟建东 林国庆
    2016 (3):  169-172. 
    摘要 ( 118 )   PDF(570KB) ( 265 )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2015年收治的6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621例患者中共有8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3.04%,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年龄、脑出血部位、意识障碍、入院时的血糖水平、有无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率存在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比分析聚髌器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张成宝
    2016 (3):  173-175. 
    摘要 ( 120 )   PDF(515KB) ( 370 )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聚髌器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共计80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前40例患者接受克氏针张力带治疗,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接受聚髌器治疗,为试验组,比例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都少于对照组的,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为7.5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均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聚髌器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更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侧入路倒置Philos钢板及内侧螺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的疗效分析
    罗勇 游贵武 樊健
    2016 (3):  176-178,181. 
    摘要 ( 98 )   PDF(1248KB) ( 270 )  
    目的 探讨外侧入路倒置Philos钢板结合内侧空心螺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腓骨外侧入路倒置Philos钢板及内侧空心螺钉行胫距跟关节融术治疗胫距跟关节病变患者12例,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于术后1月、3月、6月及12月观察患踝疼痛、并发症、影像学胫距跟关节融合及内固定情况,对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结果 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月(12-36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坏死;1例术后出现足前外侧麻木,对症处理3个月后症状消失;术后3月随访患踝无明显疼痛,X片及踝关节CT显示踝关节基本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12月患踝均无疼痛,影像学显示患踝均已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为77.5分。结论 应用外侧入路倒置Philos钢板及内侧空心螺钉行胫距跟关节融术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并改善功能,是治疗严重胫距跟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方肌骨瓣移植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观察
    王高猛 刘克勤
    2016 (3):  179-181. 
    摘要 ( 139 )   PDF(563KB) ( 315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股方肌骨瓣移植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股方肌骨瓣移植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以及股骨头坏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方肌骨瓣移植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治疗优良率,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熏洗联合康复训练手屈指肌腱Ⅱ区修复术后80例临床分析
    陈加琳
    2016 (3):  182-183,200. 
    摘要 ( 160 )   PDF(513KB) ( 851 )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手屈指肌腱Ⅱ区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共102指)手屈指肌腱Ⅱ区修复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熏洗组40例给予中药熏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常规组40例单予康复训练。6个月后随访测量手指活动情况评定疗效。结果:熏洗组术后功能恢复良好,肌腱粘连6例,肌腱粘连率15%;对照组粘连15例,粘连率37.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手屈指肌腱Ⅱ区修复术后粘连具有很好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脐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李正起
    2016 (3):  184-186. 
    摘要 ( 112 )   PDF(562KB) ( 430 )  
    目的 观察经脐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经脐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两组术后瘢痕满意度,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术后疼痛,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略长、住院费用略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为(19.40±5.60)ml显著较少,肠功能恢复时间(19.93±5.42)h和住院时间为(3.40±1.21)d显著较短(P<0.05);观察组瘢痕满意度评分为(90.33±4.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3.23±1.04)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10.26%明显低于对照组28.21%(P<0.05)。结论 经脐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手术基本情况如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等均优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患者术后瘢痕美观度更高,并发症更少,可行度高,建议临床采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及传统手术治疗重度痔临床比较
    黄伟
    2016 (3):  187-189. 
    摘要 ( 109 )   PDF(566KB) ( 382 )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治疗重度痔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分别应用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评价并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相关科室选择了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重度痔疮患者,随机抽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予以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治疗。结果:经改良PPH治疗的试验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改良PPH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发生率(7.69%,3/39)显著低于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33.3%,13/39),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度痔疮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切除痔疮组织,安全性能高,同时提高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应广泛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列地尔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刘辉
    2016 (3):  190-192. 
    摘要 ( 114 )   PDF(540KB) ( 337 )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腔内治疗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后,随机分组,参比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以使用前列地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超声检查的变化程度,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踝肱指数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比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腔内治疗能够显著扩张患者的狭窄动脉,使建立侧支循环的过程得到促进及保护,以使血液循环得到明显改善,缓解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可行走腰麻用于PPH手术的可行性
    毛姗姗 黄群
    2016 (3):  193-195. 
    摘要 ( 126 )   PDF(531KB) ( 318 )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可行走腰麻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的可行性。 方法 60例PPH 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分为右美托咪定+小剂量罗哌卡因组(A组)和生理盐水+小剂量罗哌卡因组(B组),术中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及有无牵拉反应、恶心呕吐等。 结果 T2、T3 时A组的 Ramsay 评分高于T1时(P < 0.05),T2、T3时A组的MAP、HR低于B组(P < 0.05),A、B 两组PET CO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 组在痛觉阻滞、肛门松弛程度方面均达到手术要求,术中A组未出现牵拉反应、恶心呕吐。 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麻醉用于可行走性 PPH 手术麻醉过程平顺,又降低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有“自发退变”特征的胸腺瘤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韩非 郑少强 朱旭友 吴运瑾 邱维喆 易祥华
    2016 (3):  196-200. 
    摘要 ( 148 )   PDF(1933KB) ( 403 )  
    摘要:目的 探讨具有“自发退变”特征—广泛出血坏死囊性变的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具有此类少见特征的胸腺瘤的认识。方法 对2例具有广泛出血、坏死、囊性变特征的胸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这两例胸腺瘤均出现广泛的出血、坏死及囊性变,例1,女,61岁,诊断B2型胸腺瘤部分侵犯胸膜、Masaoka分期 III期,随访28个月,肿瘤无复发和转移。例2,男,65岁,诊断B2型胸腺瘤,Masaoka分期I期,随访6个月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伴有广泛凝固性坏死、出血、囊性变的胸腺瘤可能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但需要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和延长随访时间来评价这类患者的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ALPPS): Breaks the barrier between resectable and unresectable.
    Mohammad Mahboob Hasan Ma Jun-yong Yan Zhen-lin
    2016 (3):  201-207,215. 
    摘要 ( 139 )   PDF(579KB) ( 264 )  
    肝功能衰竭仍是导致患者肝切除术后死亡的主要因素。残余肝脏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 FLR)不足是肝切除术的一个主要阻碍。肝切除术的安全标志是术后肝功能临界状态和足够的残余肝脏体积。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ed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ALPPS)是一种创新性的手术方式,可用于残余肝脏体积不足本不能耐受扩大肝切除术的患者,待FLR增生足以耐受扩大肝切除术的水平。 本文综述ALPPS的建立及其与传统方法在提高残余肝脏体积方面的对比。 本文对ALPPS及其它方法促使肝脏增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了详细讨论,并通过相关文献对其结果和预后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HO(2015)肺肿瘤分类解析
    何舰 易祥华
    2016 (3):  208-213. 
    摘要 ( 121 )   PDF(971KB) ( 488 )  
    2015年WHO发布了第4版肺、胸膜、胸腺及心脏肿瘤分类。与2004年WHO肺肿瘤分类相比,2015年分类做了较大变动。随着应用的深入,病理和临床医师对新分类的理解和应用在某些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困惑。本文对这一新的肺肿瘤分类进行学习,就2015年分类的主要变化做简要介绍,并就临床实践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例羊膜带综合征致死胎的个案分析
    矫洁 王锡梅 王均强
    2016 (3):  214-215. 
    摘要 ( 141 )   PDF(399KB) ( 462 )  
    目的 报告羊膜带综合征致死胎1例,探讨羊膜带综合征相关畸形的相关因素以及诊断。方法 本例的羊膜带综合征表现为羊膜带附着于脐带根部,缠绕脐带根部,虽未导致胎儿外观的畸形,但引起脐带异常,脐带闭塞从而导致胎死宫内,临床上实属罕见。本例待引产成功死胎娩出后,反复检查排除胎儿其他畸形,胎盘、脐带细致检查,多次详细询问病史,因患者拒绝进一步行染色体检查,对此次羊膜带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结果 羊膜带综合征为临床极罕见的一种疾病,此次羊膜带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结论 羊膜带综合征为临床极罕见的一种疾病,羊膜带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外表面组织器官缺陷;受累组织器官由于其在发生的关键时期,因羊膜囊破裂及羊膜带粘连受到干扰而致畸;畸形的严重程度及范围取决于羊膜囊破裂的时间和部位。通过罕见的临床病例让我们对本病加强认识,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手术室医疗设备一体化控制的研究与应用
    杨坤 杨勇勇 邵蕾
    2016 (3):  216-219,224. 
    摘要 ( 138 )   PDF(889KB) ( 593 )  
    目的 解决国内手术室医疗设备的集中控制问题。方法 研究采用单片机作为MCU,CPLD作为扩展芯片,通过CAN总线协议实现与控制主机之间的通信功能,设计了一套能够兼容国内手术室设备多样性的集中控制系统,并通过Modelsim进行4x4矩阵键盘集中控制模拟按键的时序仿真。结果 研究采用集成CAN控制器的PIC18F45K80微控制器、高速隔离CAN总线收发器CTM8251AT、以及CPLD芯片EPM1270T144C5等硬件架构,实现了按键控制和设备显示信号的更新,以该方案为蓝本构建了一体化手术室设备控制系统,实现了手术室设备多样性的兼容和集中控制。结论 手术室设备多样性的集中控制系统可采用单片机-CPLD-CAN方案架构,实现国产一体化手术室的集中管理和控制。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谈综合医院 “云”数据系统的设计及其在数字化手术室的应用
    冯佳怡
    2016 (3):  220-224. 
    摘要 ( 122 )   PDF(744KB) ( 351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云”计算这种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理念以其更为科学的架构特点和运作规则被应用到了医院数据系统中。本文旨在通过对医院常用“云”数据系统的各种类型进行分析,研究“云”数据系统在数据使用效率、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其在数字化手术室的应用,特别是在虚拟现实(VR)远程教学上的应用为例,进行说明和展望。希望藉此能够给予广大从业者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