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12-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蟾毒灵对TGF-β1诱导的HCT-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作用的影响
    赵汝楠 于卉 石晓静 邱艳艳 钱雅新 殷佩浩
    2015 (4):  217-222. 
    摘要 ( 128 )   PDF(3319KB) ( 317 )  
    目的:观察蟾毒灵对大肠癌HCT-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作用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TGF-β1诱导大肠癌HCT-116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现象,制备EMT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蟾毒灵组。分别干预72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差异;应用transwell-invasion与transwell-migration模型评价蟾毒灵(Bufalin)对HCT-116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β-catenin蛋白分布情况。结果:1、细胞形态学变化:模型组细胞较空白组明显伸长变窄,细胞间连接相对疏松。Bufalin组与模型组相比,部分细胞呈不典型的鹅卵石样上皮细胞形态,部分细胞拉长变窄,细胞间连接较紧密。2、Transwell-invasion实验提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Bufalin组的72h穿膜个数(200倍,3个视野)分别为:(86.67±11.72)、(413.33±41.63)、(110.00±26.46),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ranswell-migration实验提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Bufalin组的72h穿膜个数(200倍,3个视野)分别为:(475±69.41)、(898±49.49)、(507±38.16),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 Vimentin/β-catenin的表达: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上皮标志物E-cadhrin表达下降,间质标志物Vmentin表达上升;Bufalin组与模型组相比,上皮标志物E-cadhrin的表达明显上调,间质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明显下调。β-catenin的表达无明显差异。4、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β-catenin的分布情况:实验提示,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β-catenin的表达从细胞膜,细胞质移位至细胞核内;Bufalin组较模型组,β-catenin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质,细胞核的表达较少。结论:1、TGF-β1可以诱导结肠癌HCT-116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现象。2、Bufalin抑制HCT-116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可能与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有关。3、Bufalin可能通过抑制β-catenin的核移位从而抑制HCT-116细胞EMT现象的发生,最终抑制细胞的侵袭、转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直肠癌中ADAM-9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唐翀 姜湉 高雪松 施文 秦炜颜 孙永强
    2015 (4):  223-225. 
    摘要 ( 115 )   PDF(1169KB) ( 289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ADAM-9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并对病人进行术后随访,探讨ADAM-9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IHC)检测不同临床分期的结直肠癌组织(72例)中ADAM-9的表达情况,并于正常组织对比。对术后所有病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通过统计学计算分析探讨ADAM-9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IHC结果显示,ADAM-9在正常组织中为阴性表达,在癌组织中为高表达,结直肠癌组中ADAM-9的阳性率为(69.44%,50/72)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0%,0/1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M-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DAM-9表达阳性表达的结肠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AM-9的表达情况与肿瘤TNM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结肠癌术后患者的复发时间呈负相关。提示ADAM-9可作为预测结肠癌生存期的指标,用于术后复发风险的评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诊断上消化道壁隆起性病变的价值
    蒯榕 杨大明 陶坤 王赛玉
    2015 (4):  226-229. 
    摘要 ( 154 )   PDF(1126KB) ( 481 )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对上消化道壁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3年12月间35例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检查,对比细胞学和(或)病理学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 共35例患者成功进行了EUS-FNA,穿刺成功率100%。其中病灶位于食管4例(11.43%,4/35),胃26例(74.29%,26/35),十二指肠球部5例(14.28%,5/35)。29例患者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阳性率为82.85%(29/35)。15例患者获得组织碎片或组织细条行病理学检查,组织获得率为42.86%(15/35),其中10例病理学检查结果阳性,阳性率为60.66%(10/15)。与术后病理结果及长期随访结果对照,EUS-FNA后细胞学和(或)病理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5.71%(30/35)。结论 在上消化道及周围实质性占位病变中,EUS-FNA是一项安全、有效、准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窥镜面罩应用及预吸氧在老年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辛光怡 周丽洁
    2015 (4):  230-232. 
    摘要 ( 152 )   PDF(1058KB) ( 393 )  
    【摘要】 目的 评价内窥镜面罩应用及预吸氧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无痛胃镜术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鼻导管吸氧组(A 组) 和内窥镜面罩应用及预吸氧组(B组)。 A组患者鼻导管吸氧,氧流量3L/min; B组患者内窥镜面罩下鼻导管预吸氧2/min, 氧流量3L/min,在内窥镜面罩下行胃镜检查,两组均以丙泊酚静脉注射;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90%视为呼吸抑制。分别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记录两组的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和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并记录检查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检查中两组患者的MAP及鼻导管吸氧组的SpO2较检查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检查中的SpO2存在显著差异,鼻导管吸氧组的SpO2显著低于内窥镜面罩应用及预吸氧组。此外,鼻导管吸氧组的检查时间及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显著大于内窥镜面罩应用及预吸氧组(P=0.001<0.05)。结论 内窥镜面罩应用及预吸氧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术,可明显增加老年患者体内氧含量,增加氧的储备及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稳定循环呼吸功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慕竹青
    2015 (4):  233-234. 
    摘要 ( 122 )   PDF(1108KB) ( 269 )  
    【摘要】目的:对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在老年胃癌治疗中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选取我院120例接受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5-氟尿嘧啶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和试验组(60例患者采用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4例,90.0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39例,65.00%)高,通过比较患者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感觉神经异常、血小板减少、口腔黏膜细胞等并发症,发现试验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胃癌中采用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的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郭颂铭
    2015 (4):  235-237. 
    摘要 ( 341 )   PDF(1115KB) ( 672 )  
    [摘要] 目的 对比评价一期根治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84例肛周脓肿住院患者,分别行一期根治术(治疗组,n=44)和切开引流术(治疗组,n=40),比较术后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脓肿复发率、形成肛瘘的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及肛门畸形等,随访1年,肛门功能均正常。结论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手术一次成功,明显降低了脓肿的复发率和肛瘘的发生率,既缩短了疗程,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目前治疗肛周脓肿比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蒋臻欢
    2015 (4):  238-241. 
    摘要 ( 125 )   PDF(1115KB) ( 309 )  
    摘 要: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25例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行后路椎板减压、复位,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8个月~4年,平均22个月。脊柱序列基本恢复正常。伤椎平均前后缘高度分别是:术前31.2%、76.8%,术后83.5%、92.6%; Cobb's角:术前32.5°,术后7.6°;椎管截面积术前平均36.5%,术后86.4%;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2例完全截瘫无恢复,余按Frankel分级有1~3级恢复。1例断钉。[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固定节段少、重建脊柱序列等优点,适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临床研究
    朱展球
    2015 (4):  242-244. 
    摘要 ( 135 )   PDF(1124KB) ( 267 )  
    目的 探析腹股沟嵌顿疝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法的临床观察。方法 择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腹股沟嵌顿疝病人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医疗成本、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医疗成本、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术后低热、阴囊积液、切口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嵌顿疝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简便操作、术后并发症少,病情恢复迅速,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有明 高沛 邱永龙
    2015 (4):  245-247. 
    摘要 ( 122 )   PDF(1101KB) ( 353 )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4年5月间我院接诊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例)和研究组(n=30例)。两组确诊后均施行一期后路开放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30例患者加用外侧植骨融合方案辅助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加用椎间加椎间跖骨融合方案辅助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的伤锥Cobb角和矫正度丢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方案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赵腾飞
    2015 (4):  248-250,262. 
    摘要 ( 162 )   PDF(1125KB) ( 354 )  
    目的:探讨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接诊的脊柱骨折患者60例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例)和研究组(n=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单纯施行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则施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胸腰椎功能恢复的优良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伤锥前高压缩比、Cobb角及椎管侵占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其中又以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吸收肋骨钉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程富兵
    2015 (4):  251-253. 
    摘要 ( 139 )   PDF(1100KB) ( 400 )  
    目的 观察可吸收肋骨钉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随机双盲法将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则行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随访6个月骨性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平均胸管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迟发性血气胸、肺部感染、胸廓畸形及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0.00%、7.50%、0.00%、10.00%,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27.50%、35.0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骨性愈合均良好,对照组骨性愈合不良率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肋骨钉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疗效明确,并发症少,远期骨性愈合良好,临床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麻醉药物的选择对颈椎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
    施莺莺 王晓宁 柳青 黄晓虹 朱詠 陈哲
    2015 (4):  254-256. 
    摘要 ( 111 )   PDF(1129KB) ( 339 )  
    摘要:神经监测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中运动诱发电位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监测(MEP)是通过对大脑运动皮层的刺激,在锥体束或骨骼肌上记录的电反应[1]。但MEP监测对操作技术和周围环境要求较高,且受麻醉药物影响较大,特别对肌松剂要求较高,本文主要介绍麻醉药物对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和我院现行的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内镜鼻面罩在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麻醉诱导插管中的应用
    邹天笑 余斌 谢书奇 马海月 阮蕾 张晓庆
    2015 (4):  257-259. 
    摘要 ( 134 )   PDF(1413KB) ( 324 )  
    目的 应用新型内镜鼻面罩提高因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造成气道梗阻病人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中的安全性。方法 插管过程中使用已获得专利授权的新型内镜鼻面罩进行清醒经口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 结果 在纤支镜引导明视下气管插管一次成功,插管过程中病人无氧饱和度下降、呛咳等不良反应。结论 该新型内镜鼻面罩在困难气道气管插管中可以提高病人的安全性,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右美托咪定与曲马多对预防全麻妇科腔镜手术后寒战的比较
    焦妮妮,刘静
    2015 (4):  260-262. 
    摘要 ( 106 )   PDF(1107KB) ( 332 )  
    【摘要】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曲马多对全身麻醉下妇科腔镜手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150例择期需腰麻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0例。腰麻成功后,分别静脉滴注右旋美托咪啶1.0μg/kg(D组),曲马多1.0 mg/kg(T组)和等容生理盐水(C组),观察术后1小时内寒战发生率,镇静评分。结果: D、T两组寒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但D组过度镇静率显著低于T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均可显著预防全麻后寒战,但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过度镇静发生率显著低于曲马多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osai-Dorfman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刘吉昌 陆文博 楼良潮 闾少东
    2015 (4):  263-266. 
    摘要 ( 163 )   PDF(1386KB) ( 453 )  
    【摘要】 目的 探讨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方法 对1例皮肤Rosai-Dorfman病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检查,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皮损组织真皮层见较多淋巴、浆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呈片状,其间可见多核巨细胞(S-100+),并见吞噬淋巴细胞。免疫组化:CD3(++)、CD20(++)、CD79a(++)、CD68(+)、S-100(+)、CD138(+)。 结论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需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感染性肉芽肿、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以及黄色肉芽肿等疾病相鉴别,确诊主要依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治疗方法多种,目前意见尚未统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直乙结肠镜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
    孙仕强
    2015 (4):  267-269. 
    摘要 ( 147 )   PDF(1080KB) ( 9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
    周捷
    2015 (4):  270-277. 
    摘要 ( 128 )   PDF(1173KB) ( 471 )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胃切除术后患者失去原有消化道完整性,失去胃的贮存食物、混合食物及初步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最终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和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尤为重要。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种类繁多,操作简便、保证患者术后良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以及减少并发症是最理想的目标。本文对胃癌根治手术后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inoSCORE临床应用的现状
    单龄童 陈磊磊 张杨杨
    2015 (4):  278-283. 
    摘要 ( 241 )   PDF(1052KB) ( 568 )  
    随着心脏手术例数的增加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手术风险相应增高,术前评估病情程度,对于正确选择治疗方式和时机,提高治疗 效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改善医患沟通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评估系统(Sino system for coronary operation risk evalution ,SinoSCORE)是我国首个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SinoSCORE的来源、构成、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简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角膜基质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
    刘桑田
    2015 (4):  284-287. 
    摘要 ( 134 )   PDF(1140KB) ( 652 )  
    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作为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病变常易侵犯角膜深层,目前国内外治疗FK的方法主要为口服和静脉注射全身抗真菌药使用,联合局部使用抗真菌滴眼剂,这些途径的治疗对于某些难治性FK病例往往效果欠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通过往角膜基质病灶区内直接注射抗真菌药对FK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本文就角膜基质注射治疗FK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前焦虑与分娩方式选择意愿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燕 张佩英
    2015 (4):  288-291. 
    摘要 ( 133 )   PDF(1115KB) ( 401 )  
    摘要:目的 调查孕妇产前焦虑及分娩方式选择情况,分析产前焦虑与分娩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 选取同济医院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产科门诊中晚期孕妇210例,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将孕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剖宫产率,并研究调查影响孕妇焦虑水平的因素。结果 本次被调查孕妇的产前焦虑发生率为15.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70.6%,对照组剖宫产率为57.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以35岁为界,高龄孕妇焦虑水平高于非高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前及妊娠期健康状况对产妇焦虑水平影响有明显差异(P<0.01)。而不同学历、职业、月收入的孕妇在产前情绪上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高龄、孕前妊娠期的健康状况可致孕妇出现焦虑情绪,产前焦虑对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术后体位垫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姚志萍 严萍
    2015 (4):  292-294. 
    摘要 ( 133 )   PDF(1141KB) ( 455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体位垫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3-11月收住的110例冠心病拟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PCI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体位垫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拔鞘管后)6h术侧上肢腕掌部疼痛评分、术侧示指根部指围的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体位垫对PCI术后患者进行护理,能减轻患者PCI术后术侧肢体腕掌部的疼痛感和肿胀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