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3-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肠外瘘的治疗进展
    黎介寿
    2016 (1):  1-3. 
    摘要 ( 156 )   PDF(456KB) ( 651 )  
    本文从分类、抗感染、多器官功能维护、水电解质平衡与营养支持、确定性治疗等方面叙述肠外瘘的治疗进展,为肠外瘘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T、DHT表达水平差异在BPH、PCa患者人群中的初步临床研究
    孟凯 吴登龙 乐威
    2016 (1):  4-6. 
    摘要 ( 169 )   PDF(479KB) ( 434 )  
    目的:通过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睾酮、双氢睾酮水平及睾酮/双氢睾酮比值的差异变化,探索T/DHT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6月1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81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分析血清总睾酮(T)、双氢睾酮(DHT)水平及睾酮(T)/双氢睾酮(DHT)在BPH及PCa患者人群中表达水平差异,初步评估二者血清总睾酮(T)、双氢睾酮(DHT)水平比较差异,进而探求睾酮(T)/双氢睾酮(DHT)比值水平变化对PCa诊疗的意义。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较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总睾酮(T)、双氢睾酮(DHT)水平及睾酮(T)/双氢睾酮(DHT)比值明显减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患者T/DHT比值水平变化对前列腺癌诊疗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患者前列腺体积变化及临床意义
    杨鲲 陈向东 丁满棠 汤海
    2016 (1):  7-10. 
    摘要 ( 130 )   PDF(1077KB) ( 468 )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患者前列腺体积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1至2013.12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SPP)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UEB)组手术前后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RU)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前列腺影像表现接近,均可看到手术达到前列腺外科包膜层面。两组术前和术后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EB组术后前列腺体积明显较术前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同样,SPP组术后前列腺体积明显较术前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TUEB和SPP术后所残留的腺体(实为外科包膜)体积均占术前体积的36%左右,残留前列腺体积主要为外科包膜。两组术后1月IPSS、Qmax和RU等疗效指标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手术以外科包膜为界,可以有效解除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且安全性高。该手术技术未来有进一步发展空间,远期甚至可能撼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金标准”地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TM-/-小鼠Sertoli细胞对于双链DNA损伤修复的初步研究
    李家轩 吴登龙 乐威 章劲夫
    2016 (1):  11-14. 
    摘要 ( 122 )   PDF(2304KB) ( 274 )  
    [摘要] 目的 研究ATM基因移除小鼠Sertoli细胞对于DNA双链断裂(DSB)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30只4~5周龄C57小鼠随机分为ATM敲除小鼠(n=15)和对照组(n=15),各组又分为无照射和0.1Gy电离辐射45min、2hr、24hr、48hr组,观察处死后睾丸组织DAPI、γ-H2Ax免疫荧光染色情况。结果 ATM-/-小鼠Sertoli细胞相对于ATM+/+小鼠生殖细胞对DSB损伤修复效率降低。结论 ATM-/-小鼠Sertoli细胞对于DSB损伤修复效率下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研究
    李国锋
    2016 (1):  15-17. 
    摘要 ( 102 )   PDF(525KB) ( 330 )  
    目的 分析比较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观察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46例和同期行开腹切除术患者4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1)腹腔镜组中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但其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在清扫淋巴结数量上无明显差异(P>0.05)。(2)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还具有切口长度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究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刘甫
    2016 (1):  18-20. 
    摘要 ( 126 )   PDF(466KB) ( 373 )  
    【摘要】 目的:探究采用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入组研究对象,然后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的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设为25例。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是采用常规的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而不良反应率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低,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并且疗效比较显著,不良反应率也在极高程度上得到降低,值得我们推广与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广基息肉临床疗效观察
    吕保洲
    2016 (1):  21-22. 
    摘要 ( 111 )   PDF(441KB) ( 646 )  
    [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广基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大肠广基息肉的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氩气刀凝固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疗效、手术安全性、复发率方面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肠广基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满意度,降低复发率,手术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剖型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王以东 龚航军 韩刚 曹羽 张云
    2016 (1):  23-25. 
    摘要 ( 128 )   PDF(518KB) ( 326 )  
    目的 总结使用解剖型补片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采用TEP术放置解剖型补片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其他术式,手术时间35~115min(平均单侧48 min,双侧105min) ,术中出血5~50 ml。其中术中腹膜破裂9例,造成气体进入腹腔,插入气腹针排气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假性疝囊积液1例,穿刺后吸收;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1例,于术后1月恢复。住院时间3~6天,平均3.7天,随访1至4年,无腹股沟区慢性神经痛病例,无复发病例。结论 TEP术安全可靠,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已成为腔镜下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我们选用的解剖型补片相对平面补片具有无需裁剪、操作简便、符合解剖结构、异物感小的优点,对于疝囊直径小于4cm的Ⅰ型、Ⅱ型腹股沟疝患者,补片无需固定,可以减少固定器材的使用,缺点是补片价格相对略高,但也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芒硝坐浴治疗重度混合痔PPH术后肛门肿痛的应用效果
    张锦莲
    2016 (1):  26-27,48. 
    摘要 ( 129 )   PDF(522KB) ( 457 )  
    目的 探讨芒硝坐浴对重度混合痔PPH术后肛门肿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行PPH术的6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0例,在进行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常规组患者采用高锰酸钾坐浴,干预组采用芒硝坐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肛门水肿的发生率与肛门疼痛程度。结果 常规组患者肛门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组肛门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混合痔PPH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采用芒硝坐浴既能减轻肛门疼痛,又能降低患者肛门直肠粘膜水肿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帮助患者及早恢复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1b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
    赵晨 周悦 张杨杨 张辉 刘锦源
    2016 (1):  28-31. 
    摘要 ( 163 )   PDF(501KB) ( 231 )  
    [摘 要] 背景 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对于早期食管癌的治疗,创伤较小的内窥镜技术发展迅速,其对传统手术已构成强大挑战。因而筛选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或内窥镜治疗前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是必要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T1b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评估其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T1b食管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及病理检查报告,其中8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作为对照组(N0组),3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作为实验组(N1组)。重新进行肿瘤标本的镜下检查,包括肿瘤的长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管和血管的浸润,将粘膜下层肿瘤(T1b)浸润深度分为三层(SM1、SM2、SM3)并对淋巴结转移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长度、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去除肿瘤分化程度的多因素LOG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第二独立影响因素(p=0.023)。 结论 T1b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对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外科手术应继续作为标准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谷韶平 倪海平
    2016 (1):  32-34. 
    摘要 ( 116 )   PDF(531KB) ( 2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98例临床分析
    黄文雅
    2016 (1):  35-37. 
    摘要 ( 99 )   PDF(493KB) ( 533 )  
    目的 探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采取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患者98例。按照术前CT三维重建图像观察,分为A组(伴外侧壁骨折组)49例,B组(不伴外侧壁骨折组)4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后,外侧壁未骨折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小于外侧壁骨折组,且外侧壁未骨折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外侧壁骨折组,外侧壁骨折组的部分、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高于外侧壁骨折组,(P<0.05)。结论 对于股骨转子间同时伴外侧壁骨折的患者应当结合CT三维重建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外侧有限切开结合内侧微创锁定板接骨术治疗Pilon骨折18例分析
    曾石远
    2016 (1):  38-40. 
    摘要 ( 136 )   PDF(511KB) ( 267 )  
    目的: 探讨前外侧有限切开结合内侧微创锁定板接骨术治疗Pilon骨折18例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收治的36例Pilon骨折的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实验组采用前外侧有限切开结合内侧微创锁定板接骨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对治疗后两组踝关节功能的改善、术中术后情况及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前外侧有限切开结合内侧微创锁定板接骨术可有效改善Pilon骨折的踝关节功能,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伟清
    2016 (1):  41-43. 
    摘要 ( 120 )   PDF(495KB) ( 319 )  
    目的 探析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病人进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疗法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入选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病人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实验组进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疗法,对照组进行关节清理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运动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1.1%,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运动能力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治疗后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运动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病人进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疗法,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膝关节活动能力及功能评分,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临床病理特点并文献复习
    闫利娟 朱剑
    2016 (1):  44-48. 
    摘要 ( 123 )   PDF(1484KB) ( 580 )  
    [摘要]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特征并文献复习。结果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胸部CT检查:双肺可见多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周围见毛刺及浅分叶,局部与胸膜相连;鼻窦CT检查左侧副鼻窦炎。实验室检查抗中性粒细胞核周抗体IgG型阳性(+)。 鼻腔手术活检及肺穿刺活检均可见坏死及肉芽肿,肺活检局部可见血管炎改变。结论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是一种累及呼吸道、肺、肾的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发病率低,预后较差;及时明确诊断是治疗关键,在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尚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可选择活检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声成像在泌尿系疾病的研究进展
    黄盛松 刘博 吴登龙
    2016 (1):  49-52. 
    摘要 ( 125 )   PDF(572KB) ( 281 )  
    光声技术能对组织内部结构进行非电离、实时分子成像,这个特性使得光声成像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存在巨大潜力。由于光声成像能与现存的超声等成像技术很好地融合,因此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目前包括泌尿外科等众多学科已开展了相关疾病的光声成像研究。本文就光声成像在泌尿系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信息学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王大鹏 吴一芳 海舰
    2016 (1):  53-56. 
    摘要 ( 117 )   PDF(515KB) ( 592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然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分子机制复杂不清,是多种基因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且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成为神经科学领域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生物信息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相关基因芯片数据,构建相关基因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网络图,可系统性分析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筛选关键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关键酶,可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设计和再利用提供新的视角,将为其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针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可能机制探讨
    刘昕
    2016 (1):  57-60. 
    摘要 ( 125 )   PDF(516KB) ( 391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一种术后发生的常见的临床现象,可引起术后康复延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增加术后一年内伤残率、死亡率的风险。目前POCD的发生机制、防治都尚未完全明确。电针(EA)是传统针灸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方式,多种研究表明,电针可以改善POCD。本文就EA改善POCD的几种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治疗进展
    陈汝君 王建军
    2016 (1):  61-65. 
    摘要 ( 158 )   PDF(542KB) ( 677 )  
    盆腔脏器脱垂是一类常见的妇科疾病,包括: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阴道后壁膨出和阴道穹窿脱垂。随着手术理念的更新,人工合成材料的发展,以及腹腔镜技术的普及,治疗POP的术式呈现多样化、微创化趋势,如何选择POP术式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期间护理体会
    宋方方
    2016 (1):  66-68,72. 
    摘要 ( 116 )   PDF(550KB) ( 235 )  
    目的?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期间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科室2004年5月-2014年4月对伽玛刀治疗的2 851例脑转移瘤病人进行了全程护理。结果?采用伽玛刀治疗患者通过精心护理之后,病人安全、顺利完成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采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患者过程中,治疗前认真宣教,结果消除了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更好的配合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治疗后给予耐心细致的护理,出院后予以认真指导有助于提高伽马刀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MART原则在择期冠脉造影术患者宣教中的应用探讨
    丁琳
    2016 (1):  69-72. 
    摘要 ( 137 )   PDF(504KB) ( 421 )  
    【目的】探讨SMART原则在择期冠脉造影术患者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6月在我科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方式,观察组采用”SMART”原则进行手术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择期冠脉造影手术配合要求的掌握情况及对宣教方式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对于冠脉造影手术的心理状态、规律作息、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术后饮水、术后肢体活动、自我监测的遵医依从性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运用”SMART”原则进行手术宣教的方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SMART原则在进行择期冠脉造影术宣教时具有目标清晰、患者接受度高、切实可行等特点,可以提升患者对于冠脉造影手术相关配合要求的掌握度,提高患者对于手术宣教方式的满意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