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6-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特征的三维定量研究
    任亦龙, 曾至立, 谢宁, 麻彬, 朱睿, 程黎明
    2020 (2):  73-77.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01
    摘要 ( 256 )   PDF(3127KB) ( 1287 )  
    目的 定量观测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 PCVP)后骨水泥分布特征。方法 测量并比较PCVP术后正位平片上骨水泥在椎体两侧的分布面积;建立术后椎体及骨水泥的三维模型,以椎体正中矢状面及轴面分割骨水泥模型,分别计算穿刺侧及对侧,上方及下方的骨水泥体积及占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穿刺侧骨水泥面积2.19~6.08 cm2,平均(3.87±1.00) cm2;对侧骨水泥面积1.71~6.21cm2,平均(3.18±1.18) cm2,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侧骨水泥体积平均(4 821.7±1 151.8) mm3,占骨水泥总体积(62.2±10.4) %,占椎体体积(16.9±3.1) %;对侧骨水泥体积平均(2 982.5±1 207.9) mm3,占骨水泥总体积(37.8±10.4) %,占椎体体积(10.8±4.2) %,两侧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方骨水泥体积平均 (4 242.9±1 165.8) mm3,占骨水泥总体积(55.2±15.1) %,占椎体体积(14.9±3.5) %;下方骨水泥体积平均(3 574.3±1 539.7) mm3,占骨水泥总体积(44.8±15.1) %,占椎体总体积(12.9±5.6) %,上下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定量观测并描述了PCVP术后骨水泥分布特征,并可为生物力学建模提供量化的临床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谭永胜
    2020 (2):  78-81.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02
    摘要 ( 411 )   PDF(1195KB) ( 1470 )  
    目的 探究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数字随机表将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手术,联合组给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观察联合组和常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CASC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颈部屈曲和颈部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 AROM)以及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36)、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肌肉压痛阈值进行测量。结果 联合组CASCS、AROM、SF-36明显高于常规组,NDI、VAS评分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斜方肌、提肩胛肌、枕骨下肌的肌肉压痛阈值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可改善颈椎病临床症状,降低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增加颈部关节活动度,降低疼痛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皮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曾波, 刘竞龙, 李培浩, 庄杰辉, 蔡俊东, 李泽钿, 林杰浩
    2020 (2):  82-84.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03
    摘要 ( 176 )   PDF(1211KB) ( 1327 )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3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163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微创组(16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经治疗两组VAS、ODI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微创组VAS、ODI得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微创组(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近期疗效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但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胸腰椎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经腹膜前疝补片植入修补术治疗235例单侧腹股沟疝疗效观察
    李国锋
    2020 (2):  85-87.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04
    摘要 ( 226 )   PDF(1178KB) ( 1384 )  
    目的 观察腹腔镜经腹膜前疝补片植入修补术治疗235例单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470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经腹膜前疝前补片植入修补术(观察组)和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2组,每组各235例,观察2组手术情况、术后复发与并发症、GQOL-74评分。结果 2组术前VAS、GQOL-74评分无差异;观察组住院时间[(5.45±0.85) d对(8.25±1.55) d]、术后VAS评分(2.54±0.54对5.25±1.05)、下床活动时间[(13.52±3.54) h对(45.42±4.02) 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0% 对13.19%)和术后6个月复发率(2.55%对9.36%)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手术时间(73.42±4.36) min对(44.52±4.42) min、术后GQOL-74评分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补片植入修补术治疗单侧腹股沟疝,术后生活质量较高,患者疼痛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复发率与并发症较少,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属导尿管置入超滑介入导丝引导常规导尿管在男性导尿困难中的临床运用
    茅付勇, 曾荣华, 周露, 单法勇, 李平平
    2020 (2):  88-90.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05
    摘要 ( 226 )   PDF(1575KB) ( 1753 )  
    目的 探讨常规导尿术失败的男性患者,采用超滑介入导丝配合金属导尿管及常规导尿管进行导尿的可行性。方法 205例行常规导尿术失败的男性患者,采用超滑介入导丝配合金属导尿管及常规导尿管的导尿方式。结果 205例患者中,202例导尿成功,3例失败,一次导尿成功率98.53%,失败率2.47%。结论 金属导尿管置入超滑介入导丝引导常规导尿管进行导尿的方式是一种简单、安全、成功率高的导尿技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对比分析
    张杰, 李春茂, 李大平
    2020 (2):  91-93.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06
    摘要 ( 264 )   PDF(1156KB) ( 1256 )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0例肾结石患者(结石直径≤2 cm)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输尿管软镜组(50例,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和肾镜组(50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输尿管软镜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肾镜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软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肾镜组(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用于治疗结石直径≤2 cm的肾结石手术效果相当,但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更适用于结石直径≤2 cm的肾结石患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颅血肿清除和钻孔引流对硬膜下血肿患者疗效及预后研究
    林其炎, 何咏超, 张晓峰
    2020 (2):  94-96.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07
    摘要 ( 253 )   PDF(1154KB) ( 1429 )  
    目的 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以及钻孔引流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以及手术后出现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0年3月间进行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85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根据患者所用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对症状的影响以及手术后出现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在症状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手术后出现复发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以及钻孔引流治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其中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方式后患者出现复发概率更低,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添加鱼油的肠外营养在胃肠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闫明文
    2020 (2):  97-99.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08
    摘要 ( 236 )   PDF(1138KB) ( 1296 )  
    目的 分析添加鱼油的肠外营养在胃肠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胃肠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添加鱼油的肠外营养)和对照组(30例,常规肠外营养),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经干预,两组血清TP、ALB、PA、TF含量提高(P<0.05),且观察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6、CRP含量,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添加鱼油的肠外营养可更好地为胃肠肿瘤术后患者提供营养支持,降低术后炎性反应及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巴雷特食管演变为食管腺癌的研究进展
    姚莉雯, 许树长
    2020 (2):  100-104.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09
    摘要 ( 259 )   PDF(1206KB) ( 1491 )  
    巴雷特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正常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BE是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癌前病变。而从BE到EAC的演变和进展成为BE研究的焦点,诸多的关键信号因子及信号途径参与其中。本文就BE如何演变为EA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魏玉华, 施宝民
    2020 (2):  105-109.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10
    摘要 ( 158 )   PDF(1146KB) ( 1287 )  
    各种急慢性肝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目前对于多种肝病治疗仍缺乏有效方法。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是多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其来源广泛,异体移植免疫原性较低,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疾病治疗,其有效性已得到证实。现今,MSCs也被运用于肝病治疗的研究,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MSCs治疗肝病的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如何提高其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效率等问题,还有待解决。现作一综述,总结MSCs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未来MSCs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状RNA与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陈曦, 吴登龙
    2020 (2):  110-113.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11
    摘要 ( 300 )   PDF(1130KB) ( 1308 )  
    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圆形闭环RNA,由于缺少5′端的帽子结构和3′端多聚腺苷酸化的尾部结构,使其表达更加稳定。作为RNA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发现环状RNA与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关联。感染性疾病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导致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受损、组织结构破坏,引起局部组织发生损伤性病变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疾病。目前发现,circRNA与许多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存在关系。文章就circRNA与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于管天, 李学德
    2020 (2):  114-116.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12
    摘要 ( 257 )   PDF(1021KB) ( 1462 )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已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手术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手术方式。传统PCNL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及输尿管支架管带来诸多问题。目前PCNL有两大发展趋势,微创化和无管化。无管化PCNL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舒适度高等优势。但目前对于无管化PCNL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且其存在术后出血、尿源性脓毒症等并发症。对无管化PCNL的研究在不断深入。本文对无管化PCNL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针辅助麻醉方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师小伟, 朱俊勇, 彭生
    2020 (2):  117-119.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13
    摘要 ( 303 )   PDF(1046KB) ( 1488 )  
    甲状腺周围解剖结构复杂,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较多。目前,可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法主要有局麻强化,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本文综述不同麻醉方式甲状腺手术中辅助针刺的作用,阐明针刺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优势,旨在为提高针药复合麻醉临床疗效相关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疗器械园地
    基于温湿度智能监控系统在医疗药品冷藏管理中的研究
    吴晓芬, 郑云硉, 冯小勇, 李仁杰, 董宁欣
    2020 (2):  120-124.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14
    摘要 ( 257 )   PDF(8138KB) ( 1133 )  
    目的 为加强医院冰箱运行状态监控,提升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提高药品安全性管理。方法 基于无线传输技术,通过使用温湿度传感器并设置监控指标,实现温湿度数据的自动实时监控、实时采集,实时上传。结果 解决了某三甲医院现有科室冰箱存在温度监测不精准、转抄错误和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实现了24 h实时监测预警,降低了温湿度管理的工作量,减少了管理风险。结论 本项目研究可满足医院各个科室对于冷链监控不同的需求,特别是药剂科对药品的冷藏管理、检验科对样本的冷藏管理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持续改进除颤监护仪完好率的有效性研究
    殷鹏, 黄亮, 陈文
    2020 (2):  125-128.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15
    摘要 ( 219 )   PDF(1459KB) ( 1497 )  
    目的 持续改进除颤监护仪的完好率,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守护患者生命安全。方法 通过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制订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等步骤进行检测。结果 经过两年的持续改进,除颤监护仪的完好率达到100%。结论 临床工程师通过科学的方式持续的完善、改进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且能更好的总结、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卫生教育与管理
    临床医学规培生科研能力调查与分析
    宣淼, 王未, 胡予, 黄蕾, 杨军, 张静, 靳令经, 程黎明
    2020 (2):  129-133.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16
    摘要 ( 221 )   PDF(1150KB) ( 1375 )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同济医院规培基地规培生科研能力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设计包含基本情况、科研现状、科研需求几个方面的自命题问卷,对68名上海市同济医院规培基地规培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16.8%的规培生承担过科研项目,55.88%的规培生参与过科研项目,38.24%的规培生有科研产出。80%以上的人缺少系统的科研培训,但60%以上对从事科研工作有兴趣,半数以上对科研培训及科研工作各方面的支持需求迫切。结论 本院规培生科研承担、参与过科研项目达72.68%(16.8%、55.88%),半数以上对科研培训及科研工作各方面的支持需求迫切,建议规培生注意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学校和医疗机构应给予其足够的科研工作方面的支持,以期提高规培生科研能力,使其成为医、教、研全面发展的优秀医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术室在清单式管理下的安全防控护理质量
    姚英, 钱莹珊, 汤爱玲
    2020 (2):  134-138.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17
    摘要 ( 248 )   PDF(1139KB) ( 1467 )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术室清单式管理的安全防控措施及流程,确保手术安全护理质量不受疫情影响。方法 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以及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后,采用清单式管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形成各式清单,制定及完善手术安全防控措施及流程。结果 防疫期间按清单项目正确实施手术,未发生手术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明确了不同岗位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完善了防疫期间工作制度及流程,保证了手术防护物资配备充足。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 通过清单式管理可有效地调整手术室护理措施,优化工作流程,确保开展外科手术的同时,有效实施疫情防控,与实施清单式管理前相比,更好地提高了手术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速康复理念下小儿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饮食管理及价值
    王芳
    2020 (2):  139-141.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18
    摘要 ( 248 )   PDF(1183KB) ( 1224 )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理念下小儿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饮食管理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行胃肠外科手术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比组(给予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饮食管理方式)和康复组(给予加速康复理念下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饮食管理方式),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护理,康复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比组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理念下的小儿胃肠外科围手术期饮食管理能帮助患儿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肠道恢复,避免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利于患儿的康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在急诊AMI救治中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梁业彩, 李敏燕, 黎映红
    2020 (2):  142-145.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19
    摘要 ( 251 )   PDF(1300KB) ( 1357 )  
    目的 观察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的护理方式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120例急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护理,而观察组采取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比较两组急诊AMI救治成功率;第一份心电图的时间、静脉通路建立的时间、患者肌钙蛋白cTnT监测结果出来的时间、药物服用的时间、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时间、ICU停留的时间;比较护理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急诊AMI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份心电图的时间、静脉通路建立的时间、患者肌钙蛋白cTnT监测结果出来的时间、药物服用的时间、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时间、ICU停留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AMI患者实施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缩短护理和救治工作开展的时间,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中频导药仪护理效果
    古桂花, 欧阳花, 张雄文, 罗敏
    2020 (2):  146-148.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0.02.020
    摘要 ( 275 )   PDF(1159KB) ( 1512 )  
    目的 探究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中频导药仪护理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总计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取中频导药仪联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排气时间、第1次肠鸣音时间及胃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排水样便时间、胃液变清亮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76.19%,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中频导药仪护理,并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能改善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促进预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