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3-28 上一期    下一期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和分子机制
    张 辉, 范跃祖, 王金泗, 林孟波
    2014 (1):  1-7. 
    摘要 ( 133 )   PDF(799KB) ( 249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不仅在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而且在肿瘤的生长、进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间质干细胞被认为是CAFs的主要来源。本文对CAFs的来源、分子机制和可能的潜在治疗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 著
    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膜型1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胆囊癌血管生成拟态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范跃祖,孙 伟,张文忠,葛春燕
    2014 (1):  8-16. 
    摘要 ( 101 )   PDF(5274KB) ( 265 )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膜型1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在胆囊癌血管生成拟态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胆囊癌74例和胆囊腺瘤、慢性胆囊炎各10例的石蜡标本及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测定上述病变组织的MMP-1、MT1-MMP表达。应用Kaplan-Meier生存比较、Cox风险模型分析与胆囊癌血管生成拟态(VM)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结果 ① 胆囊癌MMP-1、MT1-MMP表达明显高于胆囊腺瘤、胆囊炎(P<0.000 1);VM(+)胆囊癌MT1-MMP表达明显高于VM(-)胆囊癌(P=0.003 9),而MMP-1则无差别。② MMP-1表达与VM(-)胆囊癌的Nevin 分期(P=0.003 6)、分化程度(P=0.010)、肝转移(P=0.003)和淋巴结转移(P=0.002)正相关;MT1-MMP表达与VM(-)或VM(+)胆囊癌的Nevin 分期(P=0.013或P=0.033)、浸润深度(P=0.045或P=0.035)、淋巴结转移(P=0.046或P=0.025)和肝转移(P=0.030或P=0.027)正相关;MMP-1、MT1-MMP表达与VM(-)胆囊癌正相关。③ VM(+)胆囊癌MT1-MMP表达在Nevin S3~S5期(P=0.000 1)、侵犯浆膜(P=0.001)、淋巴结转移(P=0.000 2)和肝转移(P=0.004)同样分组条件下分别明显高于VM(-)胆囊癌;MMP-1仅在肝转移组,VM(+)胆囊癌表达显著高于VM(-)(P=0.038)。④ 无论在MMP-1、MT1-MMP单独表达阳性或二者均阳性,VM(+)胆囊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期都明显短于VM(-)组(P=0.025 1或P=0.022 5或P=0.025 0)。Cox多因素分析表明,VM、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手术方式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胆囊癌MMP-1、MT1-MMP高表达,MT1-MMP表达与胆囊癌VM相关,MMP-1则与胆囊癌VM无关。MMP-1、MT1-MMP可作为评判胆囊癌Nevin 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或肝转移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而MT1-MMP还可作为判断胆囊癌否存在VM和VM胆囊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ERCP联合ESWL治疗胰管结石12例报道
    张景涛, 桂亚平, 陈泉宁, 刘黎明, 范跃祖, 鲁星燧
    2014 (1):  17-21. 
    摘要 ( 132 )   PDF(2508KB) ( 307 )  
    目的 评价ERCP联合ESWL治疗胰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经影像学确诊的12例胰管结石患者接受了ERCP联合ESWL治疗。先行ERCP以了解胰管形态改变并放置胰管支架;续行ESWL,依结石形态及密度了解碎石效果,对碎石不满意者重复ESWL;6~8周后再行ERCP取石。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碎石成功(根据结石密度和体积变化);其中,1例行ESWL后结石完全排净,5例ESWL后经内镜治疗结石被完全清除,1例结石部分清除,1例取石失败,2例碎石后失访。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ESWL对胰管结石碎石效果好,但单纯ESWL仅部分患者结石可自行排出;ESWL后结合内镜取石治疗,能提高胰管结石清除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分析
    施兆文
    2014 (1):  22-23. 
    摘要 ( 121 )   PDF(647KB) ( 284 )  
    目的 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6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但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轻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GFAP-BPDs的相关性研究
    薛 龙, 尧荣凤, 葛 岭, 黄晓伟, 陈洁波
    2014 (1):  24-27. 
    摘要 ( 130 )   PDF(686KB) ( 254 )  
    目的 探讨轻型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后患者血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分解产物(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breakdown products ,GFAP-BDPs)含量的临床意义和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用ELISA 法检测47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BDPs含量并与20例体检健康患者比较。对比27例头颅CT阴性和20例头颅CT阳性mTBI患者血清GFAP-BDPs含量。评估患者6个月后GOS-E评分和mTBI患者血清GFAP-BDPs含量的关系。结果 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BDPs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GFAP-BDPs可作为轻型颅脑损伤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对鉴别mTBI患者后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有一定准确性,血清GFAP-BDPs含量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微创治疗
    蒋 波, 赵有光, 朱 辉, 樊 健, 俞光荣, 袁 锋
    2014 (1):  28-33. 
    摘要 ( 113 )   PDF(3039KB) ( 563 )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采用M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中下段骨折15例,其中闭合性10例,开放性5例。首先处理软组织损伤,闭合性损伤予抗炎、脱水、消肿,开放性损伤予清创、抗炎,待肢体肿胀消退、软组织无感染征象时进行内固定手术。骨折经闭合复位,经皮插入胫骨远端锁定钢板,以桥接方式固定,开放性损伤患者于内固定后对创面进行皮片或皮瓣覆盖。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4.1个月(12~20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7.3周(12~28周),无骨不连、畸形愈合、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结束时根据AOFAS评分系统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3.3%。 结论 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具有软组织保护好、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临床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可靠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amma钉治疗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导致头颈骨块旋转
    张立智, 张世民, 李 清, 姚勐炜, 郭 震, 吴 旭, 胡孙君, 杜守超
    2014 (1):  34-37. 
    摘要 ( 159 )   PDF(1687KB) ( 341 )  
    目的 探讨顺时针拧入Gamma-3的拉力螺钉时,是否造成头颈骨块的旋转而加大骨块间分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均接受闭合复位Gamma-3内固定治疗。在患肢中立位侧位片上,测量头颈骨块轴线与股骨干轴线的成角,比较该角度在闭合复位后、拧入拉力螺钉后及出院前的变化。结果 在术中拧入头颈部拉力螺钉后,头颈骨块发生顺时针旋转分离的有9例,下方皮质向前上翘起。骨折分型OTA31A2.3,均为不稳定型顺向粗隆间骨折。头颈骨块轴线和股骨干轴线的夹角,骨折闭合复位后为16.78°±4.55°,拧入拉力螺钉后为27.78°±6.0°,回拧后为17.67°±4.30°,出院时为17.89°±3.89°。经统计学分析,拧入拉力螺钉能显著加大头颈骨块的顺时针旋转(P<0.05),反向回拧后分离角度显著减少(P<0.05)。结论 拉力螺钉在拧入头颈骨块时有造成其顺时针旋转的倾向,对左侧粗隆间骨折能加大头颈骨块的旋转分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次剖腹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腹产手术的影响
    包菊妹
    2014 (1):  38-40. 
    摘要 ( 130 )   PDF(658KB) ( 1043 )  
    目的 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切口对患者二次手术术式的影响。方法 分析二次剖宫产产妇104例,根据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方式,分成腹壁纵切口组57例和横切口组47例。比较两组二次手术开腹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新生儿Apgar评分;腹腔粘连程度。结果 (1) 纵切口组在开腹、胎儿娩出、总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横切口,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2)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在统计学上(P>0.05)。 (3) 纵切口组与横切口组腹腔粘连程度比较,在统计学上(P<0.05)。结论 腹壁纵切口二次剖宫产手术优于腹壁横切口,在剖官产选择方式上,需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引导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穿刺封闭治疗的探讨
    王 娴, 钱晓芹, 费文勇
    2014 (1):  41-43. 
    摘要 ( 105 )   PDF(1433KB) ( 413 )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穿刺封闭治疗的优点。方法 对我院2012年06月—2012年12月骨科门诊的20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封闭治疗,复查,随诊,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患者末次随访进行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2个评分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穿刺封闭治疗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这一操作,精确点高,注射位置精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洁治术后贝复济局部应用疗效的临床观察
    冯 炯, 王新军
    2014 (1):  44-45. 
    摘要 ( 118 )   PDF(643KB) ( 345 )  
    目的 探讨超声洁治术后促进局部牙龈创伤愈合的新方法。方法 共48例龈缘炎实施超声洁治术患者,年龄 18~52 岁。随机分为2组,A组24例,局部应用贝复济;B组24例,局部不做任何处理。结果 A组止痛效果明显好于B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局部组织生长情况对比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贝复济的促进组织生长作用,在超声洁治术后局部牙龈组织创伤的治疗中较快促进了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贝复济使用简便,安全有效,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留器官的胰腺手术临床应用进展
    韩徐杰(综述), 施宝民(审校)
    2014 (1):  46-49. 
    摘要 ( 131 )   PDF(677KB) ( 389 )  
    由于解剖关系紧密,传统的胰腺切除手术(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脾脏切除术等)多需合并切除胰腺周围脏器,对机体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胰腺良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发现,降低手术创伤成为外科医生探索的方向,保留器官的胰腺切除手术(organ-preserving pancreatectomy,OPP)应运而生。该文就OPP几种术式如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DPPHR)、胰腺中段切除术(central pancreatectomy,CP)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SPDP)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淋巴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研究
    李洁静(综述), 庄志刚, 范跃祖(审校)
    2014 (1):  50-54. 
    摘要 ( 127 )   PDF(686KB) ( 448 )  
    随着多个促淋巴管生成因子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透明质酸、果蝇prospero同源转录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肾小球足突细胞膜蛋白、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以及肿瘤胚胎性抗原M2A的单克隆抗体等的发现,有关肿瘤淋巴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得到了重视。目前,肿瘤淋巴转移和淋巴管生成及其机制研究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该文对近期发现的促淋巴因子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进行简要综述,为恶性肿瘤的检出、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侵袭、转移
    朱 娓(综述), 范跃祖(审校)
    2014 (1):  55-59. 
    摘要 ( 110 )   PDF(695KB) ( 413 )  
    肿瘤转移是肿瘤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上皮间质转化(transformation of epithelial mesenchymal,EMT)作为肿瘤发生转移的第一步,是一个动态的多基因、多步骤的生物学过程,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研究EMT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控制肿瘤侵袭、转移的有效途径或肿瘤治疗新靶点,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仅就EMT、相关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腰麻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奚 丰(综述), 张晓庆(审校)
    2014 (1):  60-64. 
    摘要 ( 261 )   PDF(687KB) ( 383 )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SHS)又称“妊娠晚期下腔静脉综合征”,是孕产妇在妊娠末期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远端血液淤滞,回心血量减少,心搏出量减少,表现为血压急骤下降,伴随头晕、恶心、胸闷、出冷汗、脉率增快、面色苍白等症状,而侧卧时上述症状立即消失或减轻。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否则可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亡、新生儿窒息、产妇循环衰竭甚至心跳骤停而死亡等情况,故临床上应引起重视认真预防,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帅松岳(综述), 靳令经(审校)
    2014 (1):  65-68. 
    摘要 ( 127 )   PDF(676KB) ( 373 )  
    帕金森病是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治疗以缓解运动症状为核心。外科治疗始于立体定向技术的应用,以核团毁损术与脑深部电刺激术为主要术式。帕金森病外科治疗可以部分改善临床症状,但不能延缓疾病进展。目前基于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递质替代的基因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它可能是帕金森病治疗较有前景的治疗方案。该文就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及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蒋 波(综述), 袁 锋(审校)
    2014 (1):  69-73. 
    摘要 ( 121 )   PDF(677KB) ( 326 )  
    复杂股骨远端骨折是指波及股骨远端干骺端及股骨髁的粉碎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临床治疗难度高、预后差。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复杂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探索了包括复位技术、手术方式、内固定材料等诸多方面的进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复位技术包括直视下复位与间接复位技术,手术和内固定方式包括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微创操作技术、髓内钉系统、钢板系统和假体置换等。该文围绕上述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指导复杂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卫生教育与管理
    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评估
    王 飞, 邱海鸥, 王乐民
    2014 (1):  74-78. 
    摘要 ( 112 )   PDF(681KB) ( 544 )  
    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的系统建设是医院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在目前社会大环境和新医改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对医院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系统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系统建设的内容和评估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医院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及应对的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