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12-28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关于提高肝癌外科疗效的途径
    汤钊猷
    2013 (4):  213-215. 
    摘要 ( 112 )   PDF(491KB) ( 377 )  
    近几十年来,通过肝癌的规则性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突破,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的应用,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的问世,肝癌肝移植的开展,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的合用等,使肝癌外科的疗效日益提高。然而,肝癌的总疗效仍强差人意,为进一步提高肝癌外科的疗效,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原发性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探讨
    叶胜龙
    2013 (4):  216-218. 
    摘要 ( 125 )   PDF(433KB) ( 364 )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地区,全世界每年新增和死亡的肝癌患者中,有54%左右发生在中国。根据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位居我国所有恶性肿瘤的第四位,而死亡率高居第二位。肝癌防治任务艰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合理规范的肝癌诊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容易复发转移;而且我国肝癌多发生在肝炎、肝硬化基础之上,肝脏的储备功能降低,严重影响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肝癌的治疗不仅需关注消灭肿瘤本身,而且必须同时注重患者肝功能代偿能力、减轻肝功能损害。原发性肝癌涉及治疗方法众多,手术治疗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区域治疗(放射介入治疗和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治疗、系统化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如处置不当,不仅无助于改善病情,还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依据循证医学证据,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最合适的首选和综合治疗方案,对提高肝癌的总体疗效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肝癌与肝移植
    赵泽明,BeckerThomas,FANYue-zu,RingeBastian,KlempnauerJürgen
    2013 (4):  219-224. 
    摘要 ( 117 )   PDF(382KB) ( 322 )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HCC)对合并肝硬化患者是根治性的治疗,包括肿瘤和相关的癌前状态,尤其是肝癌的发展源于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的患者。器官移植供体的短缺已导致等待时间延长,由于肿瘤的进展,从排队序列中被剔除风险增加。新辅助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作为过渡治疗控制肿瘤的生长。尽管选择标准的扩展是必要的,但它应该建立在良好设计的前瞻性研究的评估之上。本研究展现了德国包括单中心(汉诺威医学院)在肝细胞癌肝移植方面的经验,合理使用肝移植更有利于人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视抗HBV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王捷
    2013 (4):  225-228. 
    摘要 ( 118 )   PDF(440KB) ( 444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复制水平也影响着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HBV-DNA 复制也可以导致肝癌术后复发率的增高,因此,一些临床研究致力于抗HBV治疗能否有效预防肝癌的术后复发。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抗HBV治疗可以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而部分研究结果则认为不能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但是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对于HBV相关性肝癌,抗HBV治疗无论是在肝癌围手术期的处理还是在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方面,在肝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必须重视抗HBV的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索拉非尼在肝癌外科综合治疗中的价值
    王文涛,张鹏,严律南
    2013 (4):  229-231. 
    摘要 ( 121 )   PDF(364KB) ( 316 )  
    肝细胞性肝癌(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高,治疗难度高,预后差,需多学科、多种手段联合治疗。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免疫治疗等。近年来,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开拓了肝癌治疗的新局面,该文就近年来有关索拉非尼在肝癌外科综合治疗的相关研究行分类分析,以指导其在临床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一种新型的对冠脉无影响的主动脉瓣膜支架
    蔡建志,周永新,邵杰,梅运清,王永武
    2013 (4):  232-239. 
    摘要 ( 121 )   PDF(5131KB) ( 262 )  
    目的 通过体外测试和动物实验,采用经导管逆行主动脉瓣植入的方法,评价一种新型主动脉瓣膜支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猪的心包制作一种新型主动脉瓣膜支架。所有支架在体外均进行流体力学、扩张和释放实验。将这些支架采用逆行经导管的方法植入6头猪体内。这些猪在植入12 h后进行分析。结果 离体实验显示这种新型主动脉瓣膜支架的瓣叶的闭合是有效的,支架可以通过导管释放,然后完全开展并迅速固定。左右冠状动脉血流量在瓣膜支架植入后没有显著的变化。在体内试验中,逆行经导管植入主动脉瓣膜支架于6头猪体内。然后,有一头猪在植入10 h候因为支架没有完全打开导致死亡。在其余5头猪中,瓣膜支架打开良好,无主动脉瓣逆流,也没有血栓形成。结论 该新型主动脉瓣膜支架稳定性好,可以避免瓣叶对冠状动脉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端侧神经吻合修复指固有神经缺损
    江起庭,王钰,杨丽娜,江志伟
    2013 (4):  240-242. 
    摘要 ( 114 )   PDF(400KB) ( 281 )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缺损的手术新方法。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双侧指固有神经缺损患者17例。术中游离修剪神经残端,将远端尺、桡侧指固有神经先吻合,形成远神经弓,再将近端尺、桡侧指固有神经吻合,形成近神经弓;测量两神经弓间距,取直径相近的前臂外侧皮神经,平分为两段,分别于神经弓的尺、桡侧开窗端侧吻合。结果 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患指均成活。术后3.5~6.8个月,平均4.7个月随访,患指感觉恢复S2+~S4级,平均S3级,两点分辨觉5.2~8.5 mm,平均6.45 mm;患指各关节活动度参照TAM系统评定:优1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8.2%。结论 带神经弓式的双端侧神经吻合可成功的修复指固有神经缺损,指感觉恢复快,有效的恢复指腹灵敏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一跖骨近端斜形截骨治疗拇外翻钢板与螺钉对比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李乾明,李守民,黄威,徐玮,孔荣
    2013 (4):  243-247. 
    摘要 ( 132 )   PDF(1333KB) ( 280 )  
    目的 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探索应用拉力螺钉和锁定钢板固定第一跖骨近端斜形截骨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 自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所有本院第一跖间角(IMA)大于16°的拇外翻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的术前、术后评估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标准(AOFAS)评分。共有63例患者的71足纳入本研究,其中44例患者(69.84%)使用拉力螺钉固定,19例患者(30.16%)使用锁定钢板。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5±13.7)岁。结果 两组的年龄、术前和术后的AOF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螺钉组的随访AOFAS评分平均为78.9±13.6,而钢板组为73.3±19.0 (P<0.05),且两组的术后AOF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部病例中,有7例患者(11.11%)拇外翻复发,其中6例(9.52%)是螺钉组,1例(1.59%)是钢板组。在7例复发的患者中,全部是大于60岁的老年人。结论 在IMA大于16°的拇外翻患者的治疗中,使用锁定钢板和拉力螺钉对第一跖骨近端斜形截骨进行固定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无明显差异,长期结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硬化剂注射加肛门成形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观察
    郭颂铭,刘文方,童红斌
    2013 (4):  248-250. 
    摘要 ( 186 )   PDF(420KB) ( 295 )  
    目的 观察硬化剂注射加肛门成形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 例Ⅱ、Ⅲ度完全性直肠脱垂随机分成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治疗组进行消痔灵注射治疗+肛门成形术,对照组单纯消痔灵注射治疗。结果 治疗组术后12个月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当天、第4、第10天肛门发热、疼痛、肛门坠胀、排便情况、治愈率无差异。结论 消痔灵硬化剂注射+肛门成形术是针对Ⅱ、Ⅲ度直肠脱垂的痛苦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肝细胞癌的分期与治疗策略
    张万广(综述),张必翔(审校)
    2013 (4):  251-254. 
    摘要 ( 113 )   PDF(380KB) ( 618 )  
    肝细胞癌准确的分期决定肝癌的最佳治疗模式和判断预后。该文综合分析了目前国际上肝细胞癌常用的7种分期系统包括Okuda分期、美国癌症联合协会和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意大利肝癌研究组 CLIP分期、法国评分法、巴塞罗那肝癌小组BCLC分期、日本联合分期、香港中文大学预后指数等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提出针对肝细胞癌治疗及预后判断可利用的评价系统,便于与国外同类数据相比较,并希望借鉴其中的要点内容,建立我国普遍使用的分期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多学科治疗现状与展望
    张耀军(综述),陈敏山(审校)
    2013 (4):  255-258. 
    摘要 ( 119 )   PDF(435KB) ( 379 )  
    手术切除是肝细胞癌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率高,且最常见于肝内复发。合理有效的治疗复发性肝癌,能够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目前主要有手术再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全身化疗等治疗手段应用于复发性肝癌的治疗。由于复发性肝癌病情多较为复杂,临床上常采用多种方法的联合或者序贯治疗,本文就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多学科治疗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
    黎蕴通,罗顺峰(综述),刘景丰(审校)
    2013 (4):  259-261. 
    摘要 ( 123 )   PDF(330KB) ( 361 )  
    肿瘤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癌症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尽早发现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对提高肝癌病人疗效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预测的进展包括肝癌术后复发时间与预后,肝癌早期复发转移分子预测及其数学模型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细胞免疫治疗进展
    杨帆(综述),张琪,陈规划(审校)
    2013 (4):  262-266. 
    摘要 ( 126 )   PDF(512KB) ( 376 )  
    肝癌的治疗目前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是由于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临床诊断时已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即使是手术切除后也容易复发,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总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生物治疗作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已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就肝癌的细胞免疫治疗和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徐枫(综述),梅运清(审校)
    2013 (4):  267-271. 
    摘要 ( 118 )   PDF(679KB) ( 272 )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CABG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有利于选择正确的处理措施,达到改善手术预后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光眼引流装置治疗成人难治性青光眼
    刘思维(综述),荣翱(审校)
    2013 (4):  272-276. 
    摘要 ( 174 )   PDF(587KB) ( 272 )  
    青光眼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尤其是各种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一般难以通过常规滤过手术或药物获得满意疗效。随着青光眼引流装置(glaucoma drainage devices,GDD)的发明和发展,青光眼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尤其是如何预防并发症以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等。近年来与此相关的新进展更是层出不穷,该文就常用的GDD在治疗成人青光眼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伤救治时间窗急救进展
    华尚伯(综述),顾卯林,黄永刚,胡天平,郭吕(审校)
    2013 (4):  277-281. 
    摘要 ( 161 )   PDF(645KB) ( 315 )  
    阐述创伤急救时间的重要性,院前急救的生命支持及院内急救的体液复苏;以及抢救中的创伤评分系统概论及细则;黄金1小时的概念;中国的医疗急救事业的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在人类胎盘对糖皮质激素的屏障作用的研究进展
    魏来(综述),段涛(审校)
    2013 (4):  282-284. 
    摘要 ( 242 )   PDF(384KB) ( 349 )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1β-HSD)是胎盘分泌的糖皮质激素(glucoeorticoids,GC)代谢酶,对胎盘与胎膜的作用有重要影响,同时阻挡着母体GC过多的进入胎儿,避免造成胎儿体质下降、日后并发糖尿病的危害。11β-HSD有两种亚型,11β-HSD1是一种亲和力较低的氧化还原酶,并且主要表现还原酶活性,主要是活化无活性的17-羟-11-脱氢皮质酮(cortisone,E)为有活性的皮质酮(cortisol,F),因此具有GC再生和增效的作用;11β-HSD2是一种亲和力较高的依赖性脱氢酶,表现单一氧化酶作用,它主要是催化皮质醇将其由有活性状态转化为无活性状态,从而阻挡母体浓度高于胎儿水平5~10倍的GC进入胎盘中,形成保障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GC屏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疗事件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处置不当的教训——浅析1起术后胃瘫致死案例
    陈权
    2013 (4):  285-286. 
    摘要 ( 147 )   PDF(299KB) ( 271 )  
    通过对1起因术后胃瘫治疗不当致死的医疗事故分析,阐明外科医师工作中不仅应重视手术治疗,还应关注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只有充分意识到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采取规范合理治疗,才能防范术后并发症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科护理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曾雪群
    2013 (4):  287-285. 
    摘要 ( 130 )   PDF(405KB) ( 290 )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路径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胫腓骨骨折患者100例,以抽签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结果 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入院24 h及72 h后,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且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胫腓骨骨折术前术后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