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9-28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的现状及前景
    张海波,胡仁杰,苏肇伉
    2013 (3):  135-138. 
    摘要 ( 124 )   PDF(825KB) ( 251 )  
    自1938年Gross等首先成功地结扎动脉导管以来,手术一直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治疗方式[1]。1966年,Rashkind等首先应用头端带有可扩张球囊的特种导管进行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alloon atrial aeptostomy,BAS)[2],自此,介入治疗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1972年,Bhati等在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手术中利用球囊导管暂时性堵塞动脉导管内血流[3],是介入和外科技术的首次同时联合应用。2002年,Hjortdal等提出了结合影像学技术和常规介入器材联合外科技术治疗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理念[4],即镶嵌治疗(hybrid therapy)。镶嵌治疗在实时影像学支持下,可以缩短或避免体外循环时间,具有创伤小,治疗及时,准确度高的特点,尤其适合心导管介入或外科技术单独无法取得满意结果的病种和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精细肝离断精准肝切除
    赵泽明,范跃祖
    2013 (3):  139-144. 
    摘要 ( 130 )   PDF(768KB) ( 291 )  
    精准肝切除时代已经到来。各种各样的肝脏实质离断技术引入临床,包括指捏法、钳夹法、超声吸引刀、水射刀、射频切割闭合器和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等。精准肝切除更专注于快速精细肝实质离断,术中失血量的最小化,术后的快速恢复,及术后长期生存的最佳结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精准肝切除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
    王健东
    2013 (3):  145-148. 
    摘要 ( 136 )   PDF(749KB) ( 291 )  
    原发性肝癌淋巴结转移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其预后与局部晚期(IVA期) 肝癌相似,但现有文献并未给出肝脏区域淋巴结分类的准确定义,亦缺乏不同部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肝癌淋巴结转移仍存在争议,手术技术的进步使手术安全性得到保障,可以使部分患者生存期受益,预防性淋巴结清扫可以切除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的微转移灶,但迄今未发现具有指导意义的转移相关的标记物。右半肝肝癌的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主要包括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胰腺后方区域、肝总动脉旁淋巴结直到腹腔干淋巴结。左半肝肝癌需要重点清扫胃左动脉淋巴结及网膜囊淋巴结。肝癌淋巴结转移对放疗敏感,放疗剂量应控制在56Gy以内。射频消融、通过经皮经肝的淋巴系统造影术局部化疗、免疫治疗等是可以选择的综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病灶肺癌的外科诊治
    姜格宁
    2013 (3):  149-151. 
    摘要 ( 171 )   PDF(1204KB) ( 286 )  
    肺癌治疗策略是结合组织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患者体力状态等多种因素综合制定的。在对肺癌患者进行评估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原发肿瘤以外其它的肿瘤结节,它可以位于原发肿瘤的同一肺叶、同侧不同肺叶,或者对侧肺组织中,也可能以卫星灶的形式出现在原发肿瘤的周围。这些肿瘤结节的出现会影响肺癌的TNM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根据大宗回顾性分析的生存结果,第七版肺癌分期中把原发肿瘤所在肺叶内出现转移结节者由原来的T4归为T3,原发肿瘤所在肺叶以外的同侧肺叶出现转移结节者由原来的M1归为T4,对侧肺出现转移结节者由原来的M1为M1a。第七版肺癌分期把原发肿瘤以外的肿瘤结节假设为原发肿瘤的转移灶来进行分期的,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这些肿瘤结节并非全部为原发肿瘤的转移灶,肿瘤结节同样为原发肺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时我们称之为同时多原发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多原发肺癌)。随着螺旋CT以及PETCT等影像学技术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多病灶肺癌被发现,当病灶的组织学类型不同时,诊断多原发肺癌比较容易,当病灶的组织学类型相同时,我们很难区分这些多病灶肺癌是多原发肺癌还是肺癌伴肺内转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2161例报告
    王佳牧,陈安平,山长星,郭鑫,索运生,刘安,易斌,孙科
    2013 (3):  152-154. 
    摘要 ( 130 )   PDF(770KB) ( 416 )  
    目的 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至2013年3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2 161例病人进行治疗的经验及效果。结果 一期缝合的1 320例中1 241例(93.8%)及T管引流的841例中772例(91.7%)治疗获得成功;中转开腹24例,胆漏67例,术后残余结石内镜未能取净12例,死亡5例,其他并发症49例。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螺旋CT对正常胃的研究应用价值
    唐俊军,黄宗良,王国良,王培军
    2013 (3):  155-158. 
    摘要 ( 137 )   PDF(2015KB) ( 337 )  
    目的 研究正常胃的螺旋CT表现及熟悉扫描技术的应用。方法 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对60例正常成人进行胃区扫描,4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按充盈程度不同胃壁形态分为3型,其中扩张不良型(8),适度扩张型(35),充分扩张型(17)。测量52例并计算出各区胃壁厚度的正常值,分别为贲门区:(5.96+1.47) mm,胃底区:(3.68+1.08) mm,胃体区前后壁:(3.78+1.17) mm和(3.44+1.28) mm,胃窦区前后壁:(4.92+0.96) mm和(4.48+0.71) mm。结论 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能获得满意的正常胃的图像及胃壁厚度的测量,较好地显示胃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盆底网片重建术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性的研究
    钟燕波,初磊,李怀芳,王建军
    2013 (3):  159-162. 
    摘要 ( 144 )   PDF(751KB) ( 292 )  
    目的 探讨盆底网片重建手术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因盆腔脱垂在我院妇产科行盆底网片重建手术的123例患者手术前后SUI发生情况。结果 123例患者术后6月均获随访,其中术后因SUI症状严重要求手术治疗患者2人,其中一例术前无SUI症状,一例术前有SUI症状,两名患者术中均未行TVT-O术。术前无SUI的患者中且未同时行TVT-O术49例,其中术后发生SUI者13例(26.5%),4例术中行TVT-O术,术后无一人发生SUI。术前有SUI但未行TVT-O术的患者31例,术后仍然存在SUI6例(19.4%),同时行TVT-O术的患者39例术后仍然存在SUI1例(2.6%)。结论 盆底网片重建术中同时行TVT-O手术,能缓解术后SUI症状,减少术后SUI发生率;如盆腔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单纯行盆底网片术能使尿失禁症状缓解甚至消失,但对于术前无SUI患者一般不预防性行抗尿失禁手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麻前沟通与宣教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杨君君,张晓庆
    2013 (3):  163-166. 
    摘要 ( 104 )   PDF(753KB) ( 284 )  
    目的 观察全麻前沟通与宣教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60例年龄30~70岁择期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30)和全麻前沟通与宣教组(P组)(n=30)。C组采用麻醉前常规谈话,P组在此基础上系统讲解全身麻醉和拔管的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并在麻醉前再次告知患者麻醉苏醒期可能会出现的某些不适感,嘱其在苏醒期尽量配合麻醉医师的操作。两组麻醉诱导、术中维持用药及监测均相同。记录手术结束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RSS躁动评分,拔管后即刻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手术结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C组和P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组的拔管时间较C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P组较C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前沟通与宣教能够有效预防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提高复苏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管肿瘤手术的麻醉诱导插管分析
    赵艳静,刘继
    2013 (3):  167-169. 
    摘要 ( 138 )   PDF(733KB) ( 280 )  
    目的 总结气管肿瘤手术麻醉诱导插管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3年本院收治的15例气管肿瘤的麻醉诱导经验。结果 本组病例气管上段肿瘤7例,气管中段肿瘤3例,气管下段肿瘤5例,13例采用快速诱导插管,2例采用清醒插管,分别使用气管内导管,左侧双腔导管,气管内导管+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等进行麻醉诱导插管,手术顺利进行,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气管肿瘤的麻醉诱导具有特殊性,不同部位的气管肿瘤需要结合病人情况及手术方式采取不同的插管方法,才能进行安全有效的麻醉诱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同期手术扩大一期缝合术应用199例报告
    王佳牧,陈安平,山长星,郭鑫,索运生,刘安,易斌,孙科
    2013 (3):  170-172. 
    摘要 ( 119 )   PDF(735KB) ( 486 )  
    目的 总结运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同期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乳头狭窄,及扩大一期缝合术应用范围的经验。方法 腹腔镜下行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液电碎石,经腹胆道镜钳道插入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至十二指肠腔,经口十二指肠镜行乳头切开术,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口。结果 扩大一期缝合术应用范围199例,术中成功切除胆囊和取净胆总管结石199例。197例乳头狭窄切开成功,直接施行一期缝合术,2例乳头狭窄切开失败者改为T管引流术。术后发生胰腺炎3例;发生胆漏4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选择适宜的病人,采用三镜同期手术扩大一期缝合术应用范围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争论与共识
    万华俊(综述),张生来(审校)
    2013 (3):  173-176. 
    摘要 ( 139 )   PDF(751KB) ( 565 )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甲状腺癌最主要的类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术是原发灶的主要治疗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就存在颈淋巴结转移,通常认为颈淋巴结转移第一站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被称为“前哨淋巴结”,所以对于颈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就显得尤为重要。cN1患者需要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但是对于cN0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仍有很大的争议。本文旨在对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运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相关共识与争论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张远威(综述),黄雄(审校)
    2013 (3):  177-179. 
    摘要 ( 90 )   PDF(772KB) ( 190 )  
    结直肠癌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美容意识的不断增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已广泛开展,技术日趋成熟。本文就腹腔镜结直肠癌的治疗现状与展望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心脏外科临床应用的进展
    顾畅(综述),张杨杨(审校)
    2013 (3):  180-184. 
    摘要 ( 229 )   PDF(769KB) ( 288 )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由心室肌合成并释放的肽类,当心室壁张力变化改变时其释放增多。NT-proBNP被认为心力衰竭诊断和评估预后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表明NT-proBNP对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诊断及其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NT-proBNP在心脏外科特别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及心脏瓣膜手术中的临床价值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就NT-proBNP在心脏外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足嵌甲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郁耀平(综述),俞光荣(校审)
    2013 (3):  185-188. 
    摘要 ( 144 )   PDF(749KB) ( 718 )  
    足嵌甲症是指甲板长入甲皱襞深处,嵌入甲沟,导致甲皱襞肿大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该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嵌甲症的具体治疗方法繁多,在选择上易使人混淆。另外,选择不恰当的治疗方式,会出现较高的复发率。因此,临床医师需了解该病的病因机制,掌握不同分期,明确治疗目的,进而可准确地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本文对足嵌甲症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宫颈癌中新辅助化疗的意义
    雷慧,王建军,童晓文
    2013 (3):  189-192. 
    摘要 ( 108 )   PDF(753KB) ( 489 )  
    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常见肿瘤,世界第五恶性肿瘤,我国妇科首位恶性肿瘤,并且预后极差[1]。传统治疗有手术或放疗,但近年报告新辅助化疗能缩小肿瘤体积、清除或抑制亚临床转移灶、提高后续疗效,正受到日益关注。本文综述新辅助化疗的基本概念、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与手术和放疗的关系、以及影响其疗效的诸多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吻合口瘘治疗新进展
    赵航(综述),梅运清(审校)
    2013 (3):  193-197. 
    摘要 ( 130 )   PDF(763KB) ( 668 )  
    食管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并发症,其发生的原因复杂,术前预防措施的恰当实施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是降低吻合口瘘病死率的关键。充分通畅引流、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是治疗吻合口瘘的基础。食管内支架植入、生物蛋白胶及钛夹的应用为治疗吻合口瘘提供了新的方法,尤其是可降解支架的使用对于吻合口瘘的愈合有较高的成功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ustin截骨术后缺血性骨坏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梁铁军(综述),黄建锋(审校)
    2013 (3):  198-201. 
    摘要 ( 142 )   PDF(912KB) ( 328 )  
    Austin截骨手术是矫治拇外翻畸形的一种常用术式,其术后并发症之一是缺血性骨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尽管该病症发生率不高,但术后第一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后果往往很严重,对此已有较为广泛的报道。本文将对Austin截骨术后AVN的发病机制、分型、解剖、影像学表现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等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的预防护理进展
    杨小琴(综述),许茗(审校)
    2013 (3):  202-205. 
    摘要 ( 134 )   PDF(742KB) ( 658 )  
    本文归纳了肺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的流行现状、易感因素及护理措施,为护理人员提供护理相关依据,从而避免或减少肺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的发生,提高肺移植术后生存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1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诊治体会
    赵泽明,范跃祖,吴周睿
    2013 (3):  206-207. 
    摘要 ( 118 )   PDF(1533KB) ( 245 )  
    张女士,53岁,因“中上腹部束带样胀痛一天”拟诊为“急性胰腺炎” 2012年11月底,入我院普外科就诊,各项指标及参数均提示患者为“急性重症胰腺炎”[1-3]。在对其进行积极抢救性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逐渐减轻,但是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指标持续居高不下,均>1 200 U/L。将奥曲肽0.1 mg 每隔6小时 皮下注射一次改为施他宁3 000 μg持续静脉泵推注一天二次,血淀粉酶降至120-140 U/L、尿淀粉酶600~800 U/L;逐渐接近正常。复查上腹部CT后发现在胰腺体尾部出现了假性囊肿,并且随着治疗的进展,有进行性增大趋势,胰腺大量分泌和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及炎性包裹等影像。假性囊肿形成后患者出现腹部膨隆,腹胀、腹痛等症状进行性加重,假性囊肿最大时大小约16×15×14 cm3,对周围的左肾及左肾上腺、胃、十二指肠框部都造成了严重的压迫,导致患者频发呕吐。为减轻这些症状,消化内科医生将费森尤斯卡比三腔鼻肠营养管在内镜下放置于空场上段,这给治疗巨大假性囊肿创造了营养通道和手术条件。在治疗过程中,先后纠正了水电解质平衡、外科营养、控制感染及抑制胰腺分泌。同时给予患者鼓励和心理安慰,消除患者恐慌情绪,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在其患病近4个月住院期间,患者体重未出现明显下降,为后期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刺破胸膜血管剖胸止血2例分析
    杨毓灵,张鹏,姜格宁
    2013 (3):  208-209. 
    摘要 ( 139 )   PDF(718KB) ( 400 )  
    肺叶切除术后胸腔活动性出血,是肺叶切除术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急诊行剖胸止血手术,以稳定循环和抢救生命,据报道,其发生率为1%[1]。出血的部位可见于分离粘连后的创面、肺创面出血或者肺动脉肺静脉大血管结扎线滑脱的出血。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肺癌患者行标准肺癌根治术后(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支气管残端摩擦刺破后胸壁胸膜,导致胸膜下小血管出血,需要再次行剖胸止血术。临床相对少见,检索文献未见相关的报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破裂4例报道
    周文博,余国祥,王炯,陈凌杰
    2013 (3):  210-211. 
    摘要 ( 107 )   PDF(738KB) ( 317 )  
    食管破裂穿孔可分为异物性和自发性,是一种容易误诊、漏诊、后果严重的胸外科疾病,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病死率极高[1]。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共收治食管破裂穿孔4例,现报道如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例胸部CT增强造影剂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顾芬,侯黎莉
    2013 (3):  211-215. 
    摘要 ( 198 )   PDF(722KB) ( 380 )  
    患者女,53岁,体重60 kg,因“体检发现右肺异影一周余”于2013年9月19日入院,查胸部X片示“右肺异影”,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入院后患者稍感乏力,轻微咳嗽,无盗汗、恶心、呕吐、头痛、骨痛、无饮水呛咳、无声音嘶哑等情况。患者神清,胃纳可,睡眠好,二便正常。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药物控制良好。入院后初步诊断“(1)右肺中叶异影,肺癌?肺结核?肺部炎症?(2)高血压病,高危。(3)心率失常,室早。”入院后行胸外科护理常规,完善相关检查如下,心电图示:窦性心率,频发室早(呈插入型),Ⅱ导联见Q波。肝胆胰脾超声示:脂肪肝。肺功能正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